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11-03  3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具体涉及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1、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车厢内空气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2、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的空调有多种布置形式,如:分体式、顶置式、横置式等。传统的横置式空调主机总成通常布置在驾驶室内仪表台下,由于其鼓风机横向布置,且该布置形式结构单元较复杂,因此导致y向主体空间占比较大,不利于整车车内空间的有效利用。除此之外,传统的汽车空调一般只有一个循环流道,也即是内循环与外循环共用一个流道。如此一来,当空调运行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循环方式为车内降温或升温。然而,这样设计的缺陷是:在寒冷的冬天,车窗易起霜,因此需要打开外循环对车窗进行除霜,但是外循环引入的风为冷风,会使得驾驶者身体感到不适;如果只打开内循环为车内环境提供暖风,则会导致空调的除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能够在双层流采暖模式下增大除雾效率、降低空调能耗,并且y向主体空间小,为车内驾乘舱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包括空调箱壳体总成,其关键在于:所述空调箱壳体总成具有中部隔板以及对称安装在中部隔板两侧的外壳体,两组所述外壳体与中部隔板之间各形成有一个空气流道,两个所述空气流道均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两个所述空气流道的出风端均位于外壳体顶部,进风端均位于外壳体的前端侧部,两组所述外壳体在对应进风端的位置各安装有一组汇流壳体,两组所述汇流壳体均具有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两组所述汇流壳体的内循环进风口分别朝向空调箱壳体总成宽度方向的两侧,两组所述汇流壳体的外循环进风口均朝向空调箱壳体总成前端;

4、两组所述汇流壳体内均转动装配有风门,该风门能够以择一方式关闭内循环进风口或外循环进风口。

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控制风门的转动,两个空气流道能够分别选择不同的循环模式,以便于同时达到为车窗除霜以及为驾乘人员供暖的目的。除此之外,两个空气流道对称设置在中部隔板的两侧,两组外循环进风口均朝向空调箱壳体总成前端,两个空气流道的出风端均位于外壳体顶部,通过这样的布局,能够减小空调箱壳体总成整体体积,缩小空调箱的占比空间,为驾驶者足部位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大幅提升了用户驾驶的舒适性。

6、作为优选:两组所述风门的顶端均设有转轴,转轴均向上穿出对应的外壳体,两组所述外壳体上各配置有一个执行器,各个所述执行器用于两组所述风门独立转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空调档位的多种控制。

7、作为优选:各个所述风门均为扇形结构,其具有扇形竖面以及设于扇形竖面两侧的扇形端面。

8、作为优选:两组所述汇流壳体均由上汇流壳体和下汇流壳体连接而成。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安装,同时还能增强汇流壳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9、作为优选:所述空调箱壳体总成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环形罩体,两组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均位于该环形罩体内。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将空调箱装配在车内。

10、作为优选:所述环形罩体的前端依次设有滤网和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为中间镂空的环状结构,其用于与发动机舱壁板抵接;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弹性。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发动机舱内的大颗粒异物从环形罩体进入空调箱壳体总成内部。

11、作为优选:两组所述汇流壳体在对应内循环进风口的位置均安装有隔音罩,各个所述隔音罩的上侧均敞口,以使气流能够自下而上地引入其对应的内循环进风口。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改变气流的进风方向,保证气流进入内循环进风口发出的风噪声不朝向主副驾驶的方向,达到主动降噪的目的。

12、作为优选:所述隔音罩包括支撑骨架以及覆盖在支撑骨架表面的隔音棉,各个所述支撑骨架上均分布有开口。

13、作为优选:各个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倾斜设置在其对应内循环进风口外侧的挡风面,所述挡风面下端均与对应的汇流壳体固定连接,上端与对应的内循环进风口之间均具有间隙,各个所述挡风面的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端部分别固定装配在内循环进风口的两端。

14、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由阵列分布的正方形网格组成,各个所述正方形网格的边长小于等于6mm。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大颗粒异物进入环形罩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通过控制风门的转动,两个空气流道能够分别选择不同的循环模式,以便于同时达到为车窗除霜以及为驾乘人员供暖的目的。

17、2、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在双层流采暖的模式下能够提升空调制热的效率,同时还能降低空调的能耗。

18、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能够减小空调箱壳体总成整体体积,缩小空调箱的占比空间,优化了车内空间的布局,为驾驶者足部位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大幅提升了用户驾驶的舒适性。

19、4、各个执行器均能独立控制其对应转轴的转动,能够实现空调档位的多种控制,为驾乘者提供更多的档位选择。



技术特征:

1.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包括空调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壳体总成具有中部隔板(1)以及对称安装在中部隔板(1)两侧的外壳体(2),两组所述外壳体(2)与中部隔板(1)之间各形成有一个空气流道(21),两个所述空气流道(21)均设有进风端(2a)和出风端(2b),两个所述空气流道(21)的出风端(2b)均位于外壳体(2)顶部,进风端(2a)均位于外壳体(2)的前端侧部,两组所述外壳体(2)在对应进风端(2a)的位置各安装有一组汇流壳体(3),两组所述汇流壳体(3)均具有内循环进风口(3a)和外循环进风口(3b),两组所述汇流壳体(3)的内循环进风口(3a)分别朝向空调箱壳体总成宽度方向的两侧,两组所述汇流壳体(3)的外循环进风口(3b)均朝向空调箱壳体总成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风门(4)的顶端均设有转轴(4a),转轴(4a)均向上穿出对应的外壳体(2),两组所述外壳体(2)上各配置有一个执行器,各个所述执行器用于两组所述风门(4)独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风门(4)均为扇形结构,其具有扇形竖面(4b)以及设于扇形竖面(4b)两侧的扇形端面(4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汇流壳体(3)均由上汇流壳体(31)和下汇流壳体(32)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壳体总成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环形罩体(6),两组所述外循环进风口(3b)均位于该环形罩体(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罩体(6)的前端依次设有滤网(7)和密封部件(8),该密封部件(8)为中间镂空的环状结构,其用于与发动机舱壁板抵接;所述密封部件(8)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汇流壳体(3)在对应内循环进风口(3a)的位置均安装有隔音罩(9),各个所述隔音罩(9)的上侧均敞口,以使气流能够自下而上地引入其对应的内循环进风口(3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罩(9)包括支撑骨架(91)以及覆盖在支撑骨架(91)表面的隔音棉(92),各个所述支撑骨架(91)上均分布有开口(9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撑骨架(91)包括倾斜设置在其对应内循环进风口(3a)外侧的挡风面(9a),所述挡风面(9a)下端均与对应的汇流壳体(3)固定连接,上端与对应的内循环进风口(3a)之间均具有间隙,各个所述挡风面(9a)的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9b)和第二弯折部(9c),所述第一弯折部(9b)和第二弯折部(9c)的端部分别固定装配在内循环进风口(3a)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7)由阵列分布的正方形网格(7b)组成,各个所述正方形网格(7b)的边长小于等于6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包括空调箱壳体总成,空调箱壳体总成具有中部隔板以及对称安装在中部隔板两侧的外壳体,两组外壳体与中部隔板之间各形成有一个空气流道,两个空气流道均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两组外壳体在对应进风端的位置各安装有一组汇流壳体,汇流壳体具有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两组汇流壳体内均转动装配有风门,该风门能够以择一方式关闭内循环进风口或外循环进风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风门的转动,两个空气流道能够分别选择不同的循环模式,以便于同时达到为车窗除霜以及为驾乘人员供暖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徐治强,兰云德,赵岩松,陈国传,蔡亮,汪先国,段伟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电(中国)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2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82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