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浓密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1、浓密机是选矿厂重要设备之一,现使用的中心传动式浓密机其旋转机构耙齿与主体立柱间需留有一定距离。如图1所示,原设计机构采取尼龙滑块进行缓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主副耙齿受力不均,尼龙块磨损严重,待磨损过限后,滑块固定支座本体对主体滚筒立柱直接啃铁,出现筒体拉沟现象。如果浓密机发生故障,会引起全厂性停产,后果不可想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2、一种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包括:滑道护瓦、多个滚轮和多个固定座,所述多个固定座间隔连接在耙架本体上,每个固定座上安装两个滚轮,所述滚轮通过滚动轴与固定座进行转动连接;
3、所述滑道护瓦连接在浓密机主体滚筒立柱的外壁,所述滚轮与滑道护瓦的外壁滑动接触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设有4个,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两个三角固定鞍型座,所述底座与耙架本体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滚轮通过滚动轴与三角固定鞍型座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固定鞍型座包括间隔焊接在底座上的两个三角形支座,两个支座上同轴开设有通孔,滚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通孔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设有8个,内部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与滚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材质为尼龙,呈圆柱形,直径为φ115mm-φ125mm,厚度为65mm-75mm。
7、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滚轮的中轴线平行。
8、进一步地,所述滚动轴为螺栓,所述螺栓设有8根。
9、进一步地,所述螺栓的直径为φ24mm,长度为120mm-130mm。
10、进一步地,所述滑道护瓦设置两片,两片滑道护瓦在主体滚筒立柱上合拢后对称焊接,且与浓密机主体滚筒立柱的外壁焊接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滑道护瓦的直径为φ2000mm,高度为1000mm-1200mm。
12、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用尼龙滚轮替代原设计滑块,可以大大降低滚筒磨损,杜绝啃铁现象。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在保证耙架平衡的前提下解决了浓缩池锅底受力不均的瓶颈。
1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用尼龙滚轮替代原设计滑块,优化了传动方式,从而减小浓密机扭矩力。
1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结构装配形式便于按周期进行更换滚轮。
17、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浓密机等领域广泛推广。
1.一种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护瓦(1)、多个滚轮(2)和多个固定座(3),所述多个固定座(3)间隔连接在耙架本体(6)上,每个固定座(3)上安装两个滚轮(2),所述滚轮(2)通过滚动轴(4)与固定座(3)进行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设有4个,包括底座(7)以及安装在底座(7)上的两个三角固定鞍型座(8),所述底座(7)与耙架本体(6)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滚轮(2)通过滚动轴(4)与三角固定鞍型座(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固定鞍型座(8)包括间隔焊接在底座(7)上的两个三角形支座,两个支座上同轴开设有通孔,滚动轴(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通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设有8个,内部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与滚动轴(4)转动连接;所述滚轮(2)材质为尼龙,呈圆柱形,直径为φ115mm-φ125mm,厚度为65mm-7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滚轮(2)的中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4)为螺栓,所述螺栓设有8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直径为φ24mm,长度为120mm-1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护瓦(1)设置两片,两片滑道护瓦(1)在主体滚筒立柱(5)上合拢后对称焊接,且与浓密机主体滚筒立柱(5)的外壁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耐磨浓密机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护瓦(1)的直径为φ2000mm,高度为1000mm-120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