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5-10-21  1


本公开涉及医疗,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体脂功能由设备开始转向小型化电子产品转变,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随时能检测自己的体脂情况。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表,电极采用蓝宝石和pvd体脂电极,这种方案的成本较高。其他电极材料外观精致度差,对电极的干扰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金属电极;

4、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金属电极的位置对应;所述电路板组件设有电极馈点和电子器件,所述电极馈点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5、可选的,所述电极馈点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弹片和与所述弹片连接的触板;所述触板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触板的形状与所述金属电极的形状对应。

6、可选的,所述触板的材质与所述金属电极的材质相同。

7、可选的,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呈半圆弧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围合形成圆形结构体,所述圆形结构体的圆心所在的轴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同轴。

8、可选的,所述电极馈点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靠近所述金属电极的一侧,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对所述电极馈点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屏蔽盖,所述屏蔽盖罩设在所述电子器件的外部。

9、可选的,还包括多条信号采集线,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表面并与所述电极馈点连接。

10、可选的,相邻的所述信号采集线彼此之间的间距为所述信号采集线的线宽的3至4倍;和/或

11、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表面设有铜箔层,所述铜箔层与所述信号采集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信号采集线的线宽的4倍以上。

12、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主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以及副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电路板连接;

13、所述电极馈点和所述多条信号采集线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信号采集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

14、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螺钉或连接器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线与所述主电路板的板体部分,位于所述电极馈点与所述螺钉或连接器之间的区域范围内。

15、可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的材质包括不锈钢。

16、可选的,所述副电路板为多层板结构,所述信号采集线位于所述多层板结构的最上层;位于所述信号采集线下方的板层设有铜箔层或低速信号线。

17、可选的,还包括处理芯片和静电保护器件,所述处理芯片和所述静电保护器件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静电保护器件靠近所述电极馈点、远离所述处理芯片设置。

18、可选地,还包括处理芯片,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信号采集线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分开馈电,所述处理芯片和所述信号采集线的走线远离高速信号线。

19、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副电路板的处理芯片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以对所述处理芯片单独供电。

20、可选的,还包括处理芯片,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处理芯片包括芯片管脚,所述信号采集线包括滤波电阻和电容,所述滤波电阻和电容靠近所述芯片管脚设置;和/或

21、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焊盘,所述焊盘采用打孔方式引线;和/或

22、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电源滤波电容,所述电源滤波电容单点接地。

23、可选地,还包括处理芯片,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处理芯片包括芯片管脚和电源滤波电容,所述电源滤波电容靠近所述芯片管脚设置,所述芯片管脚的走线经过所述电源滤波电容。

24、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方法,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定功能和其他功能,所述金属电极用于在所述设定功能下采集设定数据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25、在所述设定功能时,暂停或关闭干扰信号采集的功能,以降低其他电子器件对所述电极馈点的干扰。

26、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电极馈点设在电路板组件的第一区域,将其他电子器件设在电路板组件的第二区域,减小了电极馈点所在的区域有金属干扰或是其他器件的干扰,从而提升可穿戴设备的测量的准确率。

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馈点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弹片和与所述弹片连接的触板;所述触板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触板的形状与所述金属电极的形状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板的材质与所述金属电极的材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呈半圆弧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围合形成圆形结构体,所述圆形结构体的圆心所在的轴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馈点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靠近所述金属电极的一侧,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对所述电极馈点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屏蔽盖,所述屏蔽盖罩设在所述电子器件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材质包括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信号采集线,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表面并与所述电极馈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信号采集线彼此之间的间距为所述信号采集线的线宽的3至4倍;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主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以及副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电路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电路板为多层板结构,所述信号采集线位于所述多层板结构的最上层;位于所述信号采集线下方的板层设有铜箔层或低速信号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芯片和静电保护器件,所述处理芯片和所述静电保护器件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静电保护器件靠近所述电极馈点、远离所述处理芯片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芯片,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信号采集线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分开馈电,所述处理芯片和所述信号采集线的走线远离高速信号线。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副电路板的处理芯片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以对所述处理芯片单独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芯片,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处理芯片包括芯片管脚,所述信号采集线包括滤波电阻和电容,所述滤波电阻和电容靠近所述芯片管脚设置;和/或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芯片,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电源滤波电容,所述电源滤波电容单点接地;和/或

1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定功能和其他功能,所述金属电极用于在所述设定功能下采集设定数据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金属电极。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金属电极的位置对应;所述电路板组件设有电极馈点和电子器件,所述电极馈点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第二区域内。通过将电极馈点设在电路板组件的第一区域,将其他电子器件设在电路板组件的第二区域,减小了电极馈点所在的区域有金属干扰或是其他器件的干扰,从而提升可穿戴设备的测量的准确率。

技术研发人员:黎玉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81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