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制造软板过程中,用来承载固定软板的板架的承载装置,特别是在将板架放置或取出载台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板架和载台之间因为摩擦产生粉尘而影响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的板架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1、ic载板是提供芯片设置在其上的电路板,也就是芯片的载体,安装芯片时,利用ic载板内部的线路连接芯片与印刷电路板(pcb)之间的讯号;ic载板很小、很薄(约0.2~0.4mm),具有柔软性,为高精度的电路板。
2、由于ic载板过于柔软,因此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搬运输送时,需要将ic载板固定在板架上再连同该板架一起输送;在实务上,通常将已固定了ic载板的多个板架输送至软板承载装置存放并排列累积到预定数量后再将该软板承载装置一起输送至下一个预定制程区域。此外,其他的软质电路板及软质板体在制造过程中也大致上需要配合板架进行输送。
3、习知的板架承载装置的结构是在一载台上设置有多个承载槽,该承载槽呈u型或v形,板架被输送至该载台时,将板架放下,使形成于板架侧边的突出部直接置入该承载槽,要取用时则将板架从该承载槽移出。然而,在板架置入或移出承载槽时,板架和承载槽的侧壁及底部之间会因为不同程度的摩擦而产生粉尘,导致影响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尤其是,当板架的突出部被放入承载槽而接触底部的瞬间会因为板架的重力而产生冲击力,致使摩擦更大而产生更多粉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架承载装置,用以在制造ic载板、软质电路板或其他软质板体时,将板架放置或取出载台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板架和载台之间因为摩擦产生粉尘而影响生产环境的洁净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架承载装置,其技术手段可以包括:载台,其上部设有用以承载多个板架的至少一个承载槽,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突块;多个第一滚轮,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每一个所述突块,并且所述多个第一滚轮的外径边缘突出至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内;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滚轮,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底部。通过所述承载装置的结构,当板架侧边的突出部置入或取出载台的承载槽的过程中,不会直接和承载槽的侧壁产生摩擦,而是和高硬度且具备低摩擦系数的滚轮形成滚动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粉尘。
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载台可以包括有底座与连接在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的侧壁,并且所述承载槽分别设在所述侧壁的上部。通过所述结构,可以在板架的相对两侧均形成突出部,并且将所述两侧的突出部跨置在位于载台两侧的承载槽内。
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上滚轮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端,所述上滚轮座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承载槽及所述多个突块。通过所述结构,所述承载槽及突块可以预先制造形成在上滚轮座,然后将上滚轮座安装至载台的侧壁,以简化制造加工程序。
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具有多个所述承载槽呈直线地排列,设在所述多个突块的所述多个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纵轴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滚轮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纵轴线。通过所述结构,板架的突出部在置入或取出承载槽时,其侧边可以和第一滚轮产生滚动接触以被引导置入或取出承载槽,而突出部的下边接触至第二滚轮时,则可以让板架在水平方向上在可旋转的第二滚轮上移动,以调整板架的位置。
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二个所述第一滚轮及一个所述第二滚轮为一组配置,设在所述多个突块的所述多个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承载槽的纵轴线,并且所述第二滚轮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承载槽的纵轴线。
7、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相对两侧内分别设有一缓冲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滚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受到所述缓冲组件作用而具有吸收冲击力的效果。通过所述结构,当板架的突出部被放入承载槽而接触第二滚轮的瞬间会由缓冲组件吸收冲击力而减小摩擦,以将产生粉尘的机率降到最低。
8、所述缓冲组件可以为弹簧;或者是任何适当的弹性组件。
9、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底座上设置下滚轮座,所述下滚轮座上设有用以定位所述板架的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定位块,每一个所述定位块均可旋转地设置有定位滚轮,并且所述定位滚轮的外径边缘突出至所述定位槽内。通过所述结构,当板架的突出部被置入所述承载槽内的过程中,所述板架的下端两侧也同时和定位滚轮彼此滚动接触而被引导进入定位槽中,以避免板架的下端因悬空而晃动。
10、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置一个下滚轮。通过所述结构,使得置入定位槽的板架下边可以获得支撑。
11、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定位滚轮可以采用石英、玻璃、合金、陶瓷或塑料等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制造而成。
1.一种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包括有一底座与连接在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的一侧壁,并且所述承载槽分别设在所述侧壁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承载槽呈直线地排列,设在所述多个突块的所述多个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纵轴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滚轮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纵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二个所述第一滚轮及一个所述第二滚轮为一组配置,设在所述多个突块的所述多个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承载槽的纵轴线,并且所述第二滚轮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承载槽的纵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槽的相对两侧内分别设有一缓冲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滚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受到所述缓冲组件作用而具有吸收冲击力的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一下滚轮座,所述下滚轮座上设有用以定位所述板架的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一定位块,每一个所述定位块均可旋转地设置有一定位滚轮,并且所述定位滚轮的外径边缘突出至所述定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有一个下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定位滚轮是使用石英、玻璃、合金、陶瓷或塑料材料制造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