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管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9-15  4


本技术涉及一种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辅助校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炉管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1、离心铸造的炉管脱模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各部位温度不同,会导致炉管产生一定的弯曲形变,冷却到室温后,有的弯曲量较大,需要经过校直,使弯曲量达到规定的范围内,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机械加工。

2、传统的校直装置往往采用平面结构下压炉管的高点,下压时炉管与校直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局部压力过大,容易在校直的过程中把炉管压扁,炉管的损坏率较高,给工厂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且传统的校直装置仅能够进行单点校直,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工厂批量校直炉管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炉管校直装置,通过增大与炉管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在校直过程中将炉管压扁,降低炉管的损坏率,减小对工厂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实现同一炉管的多点校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工厂批量校直炉管的工作要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炉管校直装置,它包括平台底座,平台底座的顶部设有一对用于支撑炉管的下支撑工装,下支撑工装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

4、所述的平台底座上还滑动连接有移动框架,移动框架的顶部固定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底部设有上压工装,上压工装为开口向下的v型结构,上压工装位于移动框架内部且位于炉管的上方。

5、优选地,所述移动框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轮,平台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滑轮相匹配的滑槽,通过滑轮在滑槽上的左右滑动实现移动框架相对于平台底座的左右滑动。

6、优选地,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底部与上压工装的顶部相固定。

7、优选地,所述平台底座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升降旋转装置。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升降旋转装置包括支座,支座的顶部设有两个并列的滚轮,用于支撑炉管以便于对炉管进行转动;所述支座的底部设有能够同步完成升降的液压缸二和液压缸三,液压缸二和液压缸三固定在平台底座的旁侧。

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10、本装置通过采用具有v型结构的下支撑工装和上压工装,增大了下压校直过程中与炉管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了炉管被压扁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炉管的损坏率,减小了对工厂带来的经济损失;且能够与不同直径的炉管相适配,扩大了适用范围。

11、本装置的液压装置与上压工装安装于移动框架上,移动框架与平台底座相滑动连接,通过左右滑动移动框架,实现了对于同一炉管的快速多点校直,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工厂批量校直炉管的工作要求。

12、本装置通过在平台底座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升降旋转装置,实现了快速便捷地旋转炉管至待校直位点,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炉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轮(201),平台底座(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滑轮(201)相匹配的滑槽(801),通过滑轮(201)在滑槽(801)上的左右滑动实现移动框架(2)相对于平台底座(8)的左右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装置(1)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底部与上压工装(9)的顶部相固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炉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底座(8)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升降旋转装置(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旋转装置(5)包括支座(501),支座(501)的顶部设有两个并列的滚轮(503),用于支撑炉管(3)以便于对炉管(3)进行转动;所述支座(501)的底部设有能够同步完成升降的液压缸二(502)和液压缸三(504),液压缸二(502)和液压缸三(504)固定在平台底座(8)的旁侧。


技术总结
一种炉管校直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平台底座(8),平台底座(8)的顶部设有一对用于支撑炉管(3)的下支撑工装(4),下支撑工装(4)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所述的平台底座(8)上还滑动连接有移动框架(2),移动框架(2)的顶部固定有液压装置(1),液压装置(1)的底部设有上压工装(9),上压工装(9)为开口向下的V型结构,上压工装(9)位于移动框架(2)内部且位于炉管(3)的上方;通过增大与炉管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在校直过程中将炉管压扁,降低炉管的损坏率,减小对工厂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实现同一炉管的多点校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工厂批量校直炉管的工作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亦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市中拓合金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6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77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