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9-14  4


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侧滑门是一种在开门时占用车身侧面空间较少,能适应狭窄空间的车门类型,其主要分为有轨侧滑门和无轨侧滑门。其中,无轨侧滑门通过铰链连接于车身侧围的钣金件上,铰链和导向机构配合实现车门的侧移滑动动作,不受导轨的限制,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2、为了实现铰链的安装,通常需要在立柱内饰板上开设供铰链的摆臂贯穿的避位缺口。现有的立柱内饰板中,避位缺口往往是四周封闭的开口结构,组装时需要使铰链插入避位缺口,但由于铰链中用于与侧围连接的固定端包含合页、转轴等结构,导致连接端的体积比摆臂的径向尺寸要大很多,并且,为了保证铰链自身的装配精度,铰链整体一般是在出厂前就组装好的整体式构件,整车合装的过程中不得拆卸铰链。基于上述种种原因,避位缺口的开口面积需要对应于铰链固定端的尺寸设计,故而开口面积(尤其是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组装后,用户很容易通过避位缺口看到铰链固定端,直接影响整车内饰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立柱内饰板上用于穿插铰链的避位缺口开口面积过大,导致铰链固定端暴露在外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立柱内饰结构总成,适于与滑门铰链适配,所述滑门铰链具有摆臂和连接于所述摆臂的侧围端固定结构,所述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包括:

4、立柱内饰板的边缘开设有避位槽;

5、其中,所述避位槽的上下宽度大于所述摆臂的上下宽度,且小于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的上下宽度。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内饰结构总成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设于所述避位槽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立柱内饰板连接;所述装饰板的装饰面与所述立柱内饰板的装饰面平齐,所述装饰板的侧边缘与所述立柱内饰板的侧边缘平齐。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槽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有凹陷于所述立柱内饰板装饰面的装配凹槽,所述装饰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装配凹槽中。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凹槽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饰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卡接销,所述卡接销与对应的所述装配孔卡接适配。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板的上端部形成向背离所述避位槽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卡接销设于所述延伸板上;和/或,所述装饰板的下端部形成向背离所述避位槽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卡接销设于所述延伸板上。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槽与上方的所述装配凹槽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通过开设于所述立柱内饰板边缘的延伸槽衔接;和/或

11、所述避位槽与下方的所述装配凹槽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通过开设于所述立柱内饰板边缘的延伸槽延伸槽衔接。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内饰板包括饰板主体和门洞装饰板体,所述门洞装饰板体设于所述饰板主体的边缘,且向外侧延伸,所述避位槽设于所述门洞装饰板体上;所述门洞装饰板体从下至上逐渐向背离门洞的方向倾斜,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的上部伸出所述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上侧凸设有上遮挡台,所述上遮挡台遮挡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的上部。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槽的下侧设有下避位凸起,所述下避位凸起形成对应于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下部的避位空间。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内饰结构总成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设于所述避位槽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立柱内饰板连接;所述装饰板的装饰面与所述门洞装饰板体的装饰面平齐,所述装饰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门洞装饰板体的外侧边缘平齐;

15、所述装饰板的内侧边缘形成支撑翻边,所述支撑翻边支撑于所述上遮挡台和所述下避位凸起之间。

16、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合装过程中,可先将滑门铰链安装到侧围钣金上,随后将立柱内饰板安装到侧围钣金件的内侧面,滑门铰链的摆臂在摆动时,能自避位槽的开口进入到避位槽中,同时立柱内饰板本身也对侧围端固定结构进行避让,实现摆臂与立柱内饰板的侧向装配,相比于传统的穿入式装配方式来说,侧向装配的方式更加容易操作,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同时,由于避位槽的上下宽度大于摆臂的上下宽度,且小于侧围端固定结构的上下宽度,在不影响摆臂转动的前提下,避位槽相比于现有结构来说,在上下方向上避位槽的尺寸较小,对侧围端固定结构具有更好的遮挡作用,能有效改善开口面积过大导致侧围端固定结构暴露在外的问题。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

18、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有效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改善开口面积过大导致侧围端固定结构暴露在外的问题,对于提升内饰的整体性和美观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感。



技术特征:

1.一种立柱内饰结构总成,适于与滑门铰链(200)适配,所述滑门铰链(200)具有摆臂(210)和连接于所述摆臂(210)的侧围端固定结构(22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包括立柱内饰板(110),所述立柱内饰板(110)的边缘开设有避位槽(1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饰结构总成还包括装饰板(130),所述装饰板(130)设于所述避位槽(120)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连接;所述装饰板(130)的装饰面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的装饰面平齐,所述装饰板(130)的侧边缘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的侧边缘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12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有凹陷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装饰面的装配凹槽(140),所述装饰板(13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装配凹槽(140)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凹槽(140)上开设有装配孔(141),所述装饰板(13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卡接销(131),所述卡接销(131)与对应的所述装配孔(141)卡接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130)的上端部形成向背离所述避位槽(120)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板(132),所述卡接销(131)设于所述延伸板(132)上;和/或,所述装饰板(130)的下端部形成向背离所述避位槽(120)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延伸板(132),所述卡接销(131)设于所述延伸板(132)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120)与上方的所述装配凹槽(140)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通过开设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边缘的延伸槽(160)衔接;和/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包括饰板主体(111)和门洞装饰板体(112),所述门洞装饰板体(112)设于所述饰板主体(111)的边缘,且向外侧延伸,所述避位槽(120)设于所述门洞装饰板体(112)上;所述门洞装饰板体(112)从下至上逐渐向背离门洞的方向倾斜,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220)的上部伸出所述避位槽(120);所述避位槽(120)的上侧凸设有上遮挡台(170),所述上遮挡台(170)遮挡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220)的上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120)的下侧设有下避位凸起(180),所述下避位凸起(180)形成对应于所述侧围端固定结构(220)下部的避位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饰结构总成还包括装饰板(130),所述装饰板(130)设于所述避位槽(120)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连接;所述装饰板(130)的装饰面与所述门洞装饰板体(112)的装饰面平齐,所述门洞装饰板体(112)的侧边缘与所述立柱内饰板(110)的侧边缘平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总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内饰结构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立柱内饰板,立柱内饰板的边缘开设有避位槽,避位槽的上下宽度大于摆臂的上下宽度,且小于侧围端固定结构的上下宽度。本技术中,相比于现有结构来说,通过开设避位槽能实现摆臂与立柱内饰板的侧向装配,装配难度更低;同时避位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对侧围端固定结构具有更好的遮挡作用,能有效改善开口面积过大导致侧围端固定结构暴露在外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俞箭忠,恽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77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