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8-07  13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络筒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1、纱管并不是一个精密制造零件,不管是同一批纱管中或是新旧纱管之间都会存在一些因内径不同而不能与夹紧装置完美契合的问题。一些有微小差别的纱管与传动部件之间的打滑问题是络纱工序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一些有微小差别的纱管与传动部件之间的打滑,不仅影响筒纱能否获得一定的卷装重量和良好的成形,而且还将关系到卷装张力的一致性,影响下游工序的生产和织物的质量。

2、解决一些有微小差别的纱管与传动部件之间的打滑问题,实现稳定的纱筒卷绕速度。关键是有一个与一些有微小差别的纱管完美契合,且始终保持较大的相互摩擦力的内张紧装置。重点解决纱筒卷绕过程中的一些有微小差别的纱管与传动部件之间的打滑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设计的内张紧装置,通过本方案以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全部或部分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包括小拉簧、内胀片、大拉簧、滑套、小内锥、隔套、压簧、传动部件,压簧套在传动部件的传动轴上,所述传动部件可以是复合设备要求的任意型号或类型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有伸出的传动轴,传动轴的底端设有突出的台阶面,压簧的一端与台阶面抵接,滑套套在传动轴上压簧的外部,滑套内部设有与压簧另一端抵接的台阶面,滑套可在压簧的作用下,沿传动轴上下运动,滑套外部为锥面,隔套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部,小内锥套在传动轴上与隔套抵接,通过拧紧在所述传动轴顶端的螺钉,将隔套与小内锥固定,内胀片包围在所述传动轴外部,内胀片上端与小内锥抵接,内胀片下端与所述滑套的锥面抵接,小内锥为一个倒扣的锥台,内胀片的上端内侧与锥台的外表面接触,另内胀片的下端内侧与滑套外部的锥面接触,小拉簧设置在内胀片顶端凹槽内,大拉簧设置在内胀片底端凹槽内,小拉簧与大拉簧可以是环形的金属弹簧、橡胶环等具有弹性的结构部件,内胀片外部的顶端和底端为其开有对应的凹槽。

4、在整个结构中:小拉簧与大拉簧将内胀片抱紧,防止内胀片飞出;内胀片与纱管接触产生摩擦力,使纱管与传动部件保持相同的转速;滑套推动内胀片轴向运动,并张开;小内锥阻止内胀片轴向运动,并使内胀片被动张开;隔套定位小内锥轴向位置;压簧推动滑套轴向运动;传动部件输出转速。

5、在一种可优化前述方案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小导向块、大导向块,大导向块套在所述传动轴的下部,小导向块套在所述传动轴的上部,隔套下方;小导向块与大导向块分别嵌入内胀片内部的凹槽内,传动轴具有微锥面结构,大导向块套在传动轴上,可以卡在传动轴底部,传动轴上部设有一个台阶面,小导向块卡在台阶面上,隔套压在小导向块上,小内锥压在隔套上,最后通过传动轴顶端的螺钉将小内锥、隔套、小导向块压紧在传动轴上部。小导向块与大导向块连接传动部件与内胀片,使传动部件与内胀片保持相同的转速。

6、在一种可优化前述方案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垫片,垫片套在传动轴上,与小内锥上表面抵接,同样通过传动轴顶端的螺钉将其压紧。垫片可以进一步的固定并压紧小内锥。

7、在一种可优化前述方案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手柄、手柄座,手柄座固定在传动部件上,手柄与手柄座连接,扳动手柄可以下压滑套,使内胀片收缩,便于取放纱管,手柄与手柄座之间有卡扣结构,扳动手柄下压滑套后可以通过卡扣固定手柄位置,保持滑套下压;松开卡扣,则滑套在压簧作用下自动回弹。

8、在一种可优化前述方案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拉簧的周长小于大拉簧的周长;优选的,所述小拉簧的周长与大拉簧的周长比为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小拉簧的周长为80mm,所述大拉簧的周长为120mm。

9、在一种可优化前述方案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胀片为3片,内胀片的材质为尼龙,合适数量的内胀片可以在安装难度与张紧效果上获得最好的平衡,内胀片过少张紧的效果无法达到,内胀片过多不便于安装。

10、在一种可优化前述方案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胀片的外侧表面设有防滑突起。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采用了独特的内张紧结构设计,通过滑套、小内锥、隔套、压簧等结构的配合,使尼龙内张紧片弹开与纱管接触产生摩擦力,无论纱管的型号或误差大小,等可以确保纱筒卷绕时纱管不会与传动部件产生打滑,从而使纱筒保持一个稳定的转速。



技术特征:

1.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拉簧(2)、内胀片(4)、大拉簧(6)、滑套(7)、小内锥(10)、隔套(11)、压簧(12)、传动部件(14),压簧(12)套在传动部件(14)的传动轴上,滑套(7)套在传动轴上压簧(12)的外部,滑套(7)外部为锥面,隔套(11)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部,小内锥(10)套在传动轴上与隔套(11)抵接,内胀片(4)包围在所述传动轴外部,内胀片(4)上端与小内锥(10)抵接,内胀片(4)下端与所述滑套(7)的锥面抵接,小拉簧(2)设置在内胀片(4)顶端凹槽内,大拉簧(6)设置在内胀片(4)底端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导向块(3)、大导向块(5),大导向块(5)套在所述传动轴的下部,小导向块(3)套在所述传动轴的上部,隔套(11)下方;小导向块(3)与大导向块(5)分别嵌入内胀片(4)内部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9),垫片(9)套在传动轴上,与小内锥(10)上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8)、手柄座(13),手柄座(13)固定在传动部件(14)上,手柄(8)与手柄座(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拉簧(2)的周长小于大拉簧(6)的周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拉簧(2)的周长与大拉簧(6)的周长比为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拉簧(2)的周长为80mm,所述大拉簧(6)的周长为1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片(4)为3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纱管内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片(4)的外侧表面设有防滑突起。


技术总结
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纱管内张紧装置,包括小拉簧、内胀片、大拉簧、滑套、小内锥、隔套、压簧、传动部件,压簧套在传动部件的传动轴上,滑套套在传动轴上压簧的外部,滑套外部为锥面,隔套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部,小内锥套在传动轴上与隔套抵接,内胀片包围在所述传动轴外部,内胀片上端与小内锥抵接,内胀片下端与所述滑套的锥面抵接,小拉簧设置在内胀片顶端凹槽内,大拉簧设置在内胀片底端凹槽内。本技术采用了独特的内张紧结构设计,通过滑套、小内锥、隔套、压簧等结构的配合,使尼龙内张紧片弹开与纱管接触产生摩擦力,无论纱管的型号或误差大小,等可以确保纱筒卷绕时纱管不会与传动部件产生打滑,从而使纱筒保持一个稳定的转速。

技术研发人员:谢君明,郭佳彬,徐佳萍,楼春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精工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9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75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