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后视镜的,尤其涉及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
背景技术:
1、夜晚驾车时,由于后方车辆的强光照射,驾驶员通过常规普通汽车后视镜观察时,容易造成夜盲现象,给驾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电致变色技术在汽车后视镜中的应用逐渐得以推广,通过电压的施加,后视镜玻璃在正向通电时呈着色状态,起到防眩目的作用,断电或者反向通电时呈褪色状态,表现为常规镜片。但是,现有电致变色后视镜出于安全考虑,往往设置有边框,该边框覆盖了后视镜镜片玻璃的前表面或者侧边缘表面,从而限制了后视镜镜片的视野范围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以解决现有电致变色后视镜视野范围所限及美观度低等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所述后视镜包括:
4、电致变色镜片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元件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的外周边缘超出第二玻璃的外周边缘,且两外周边缘之间在第一玻璃的后表面形成一环形的悬空区域,所述第一玻璃的前表面朝向观察者,所述第二玻璃的后表面背向观察者;
5、载板,所述载板包括支撑背板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背板两侧的支撑环和卡腿,所述支撑背板的前表面与第二玻璃的后表面通过双面胶进行粘结,所述支撑环在悬空区域朝第一玻璃的后表面延伸;以及
6、后壳,所述后壳包括由本体侧壁形成的环形开口,用以容纳和承载载板,所述后壳与所述载板的卡腿卡扣连接;
7、其中,当观察者正面观察第一玻璃时,无法观察到所述支撑环的侧壁外表面。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元件还包括密封件、电致变色介质、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所述密封件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玻璃后表面设有透明导电膜层,所述第二玻璃前表面设有导电反射膜层,所述透明导电膜层和导电反射膜层与电致变色介质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设置在第二玻璃的边缘上,并分别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建立电连接关系。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璃厚度为2.8~3.2mm,所述第二玻璃厚度为1.6~2.0mm。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璃的外周边缘靠近第一玻璃前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倒圆角后的第一边缘表面。该倒圆角后的第一边缘表面为后视镜总成件提供了美学上的好感度,并且避免了尖锐的边缘表面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边缘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5~3.2mm。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璃的外周边缘靠近第一玻璃后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斜切或倒圆角后的第二边缘表面。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璃后表面靠近外周区域设有一层遮蔽层。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夹一端延伸至第一玻璃后表面与透明导电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玻璃后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夹一端延伸至第二玻璃前表面与导电反射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玻璃后表面。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反射膜层靠近第一导电夹位置的至少部分区域设有电隔离区域。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具有防眩目功能,同时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视野范围和后视镜总成件在美学上的感官度。
1.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元件还包括密封件、电致变色介质、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所述密封件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玻璃后表面设有透明导电膜层,所述第二玻璃前表面设有导电反射膜层,所述透明导电膜层和导电反射膜层与电致变色介质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设置在第二玻璃的边缘上,并分别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建立电连接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厚度为2.8~3.2mm,所述第二玻璃厚度为1.6~2.0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的外周边缘靠近第一玻璃前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倒圆角后的第一边缘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5~3.2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的外周边缘靠近第一玻璃后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斜切或倒圆角后的第二边缘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后表面靠近外周区域设有一层遮蔽层。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夹一端延伸至第一玻璃后表面与透明导电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玻璃后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夹一端延伸至第二玻璃前表面与导电反射膜层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玻璃后表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反射膜层靠近第一导电夹位置的至少部分区域设有电隔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