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8-04  15


本技术涉及柔性材料上料,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1、柔性材料是指受外力挤压作用时会产生形变的材料,相对刚性材料而言,柔性材料在很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其中柔性材料随着使用的材料的不同也对使用用途和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区分。

2、目前在对柔性材料的加工和后续的装盘处理时,首先会使用到柔性振动筛将放置在储料盘中的柔性材料震动分散,随后利用自动化设备配合视觉检测的方式对储料盘中的材料进行上料至载盘中进行装盘处理。现有公开号为:cn1126233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柔性供料载带包装机,包装机包括一个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一个柔性供料器、一个光学检测机构、一个取料机构、一个放料机构、一个载带包装机构和一个拉料机构;其中,所述取料机构安装在一个x-y运动模组上,所述柔性供料器和所述光学检测机构均位于所述取料机构运动范围的下方,所述光学检测机构和所述载带包装机构均位于所述放料机构的运作范围内,所述放料机构、所述载带包装机构和所述拉料机构依次并排设置。

3、上述柔性供料载带包装机虽然能够对柔性材料进行供料,并且设置多个吸头能够实现一次性装载多个柔性材料,但是整体装置在对载盘进行输送时需要较高的检测控制,当检测原件出现错误信号时,会出现吸头与载盘的位置不对应,造成柔性材料装载出错的情况,并且整体需要高精度的电子元件检测控制,造成成本较高。对此一种能够进行准确输送控制,以使柔性材料能够进行准确装载的输送机构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具有在对柔性材料进行装载时准确控制载盘的位置,以实现柔性材料精准装载的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上设置有等待工位、装载工位和送料工位;

4、所述等待工位处设置有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用于输送载盘至装载工位,所述上料结构上还设置有等待点;

5、所述装载工位处设置有装载结构,所述装载结构用于控制载盘以供装载柔性材料;

6、所述送料工位处设置有送料结构,所述送料结构用于将装载有柔性材料的载盘输送出机架,所述送料结构上还设置有检测点;

7、所述装载结构控制载盘进行装载时,所述上料结构控制处于上料结构中的载盘停止于等待点;

8、所述装载结构输送装载有柔性材料的载盘至送料结构上的检测点时,所述上料结构输送空的载盘至装载结构中。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结构包括上料传送带和第一检测支架,所述上料传送带设置于输送架上,所述上料传送带用于输送载盘,所述第一检测支架设置于等待点处,所述第一检测支架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载结构包括装载传送带和顶升气缸,所述装载传送带设置于输送架上,并位于上料传送带的末端,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于装载传送带底部,并固定于机架上,所述顶升气缸用于推抵并承托载盘,以使载盘与装载传送带分离。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架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装载传送带之间形成供载盘移动的间隙,所述顶升气缸推抵载盘时,所述载盘与限位件抵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内嵌设有磁性件,所述限位件与输送架之间还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载结构还包括定位气缸和定位件,所述定位气缸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装载传送带底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定位气缸连接,所述定位气缸推抵所述定位件时用于对装载传送带上的载盘限位。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结构包括送料传送带和第二检测支架,所述送料传送带设置于装载传送带的末端,所述第二检测支架设置于检测点处,所述第二检测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载盘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二。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通过上料结构对空的载盘进行上料输送,并将空的载盘输送至装载工位中,装载工位中的装载结构用于控制载盘处于装载位置,以供设置在机架上的装载装置将柔性材料进行吸取后放置于载盘中,在载盘处于装载工位中进行装载时,等待点处检测上料结构是否有继续输送空的载盘至等待点,当检测到等待点有空的载盘时控制上料结构停止对载盘的输送,在处于装载工位中的载盘装载完柔性材料时,装载结构输送装有柔性材料的载盘输送至送料结构上,当送料结构上的检测点检测到装有柔性材料的载盘,此时上料结构启动并输送处于等待点等待的空载盘至装载工位中进行装载,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并且基于检测的元器件的检测控制易于实现,并且整体在进行输送和装载时不易出现错误,载盘在进行装载时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进行装载,实现了在对柔性材料进行装载时准确控制载盘的位置,以实现柔性材料精准装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输送架(2),所述输送架(2)上设置有等待工位、装载工位和送料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结构(3)包括上料传送带(31)和第一检测支架,所述上料传送带(31)设置于输送架(2)上,所述上料传送带(31)用于输送载盘,所述第一检测支架设置于等待点处,所述第一检测支架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结构(4)包括装载传送带(41)和顶升气缸(42),所述装载传送带(41)设置于输送架(2)上,并位于上料传送带(31)的末端,所述顶升气缸(42)设置于装载传送带(41)底部,并固定于机架(1)上,所述顶升气缸(42)用于推抵并承托载盘,以使载盘与装载传送带(41)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2)上还设置有限位件(43),所述限位件(43)与装载传送带(41)之间形成供载盘移动的间隙,所述顶升气缸(42)推抵载盘时,所述载盘与限位件(43)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3)内嵌设有磁性件,所述限位件(43)与输送架(2)之间还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结构(4)还包括定位气缸(44)和定位件(45),所述定位气缸(44)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装载传送带(41)底部,所述定位件(45)与所述定位气缸(44)连接,所述定位气缸(44)推抵所述定位件(45)时用于对装载传送带(41)上的载盘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结构(5)包括送料传送带(51)和第二检测支架(52),所述送料传送带(51)设置于装载传送带(41)的末端,所述第二检测支架(52)设置于检测点处,所述第二检测支架(52)上设置有用于对载盘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架,输送架上设置有等待工位、装载工位和送料工位,等待工位处设置有上料结构,上料结构用于输送载盘至装载工位,上料结构上还设置有等待点,装载工位处设置有装载结构,装载结构用于控制载盘承装柔性材料并输送装载有柔性材料的载盘至送料工位,送料工位处设置有送料结构,送料结构上还设置有检测装载有柔性材料载盘的检测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3D轴架的输送机构,具有在对柔性材料进行装载时准确控制载盘的位置,以实现柔性材料精准装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尹勋超,李山,丁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昇视图业(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73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