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30  11


本技术涉及吡啶分离提纯,尤其涉及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吡啶是指吡啶碱及其同系物,系含氮单(杂)环化合物,吡啶碱与喹啉类化合物一起统称焦油碱,是高温煤焦油加工产品中的碱性物质,吡啶碱主要类型有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和三甲基吡啶等,吡啶碱存在于煤焦油的轻油馏分、酚油馏分以及焦炉煤气净化所产生的剩余氨水和半直接法制硫酸氨的母液中。

2、吡啶碱制备过程中,其原料中易掺杂有难溶解的杂质,需要采用吡啶碱分离提纯装置对其进行分离提纯,便于充分保障产品纯度,吡啶碱分离提纯装置在提纯过程中需要对反应罐加热,传统的吡啶碱分离提纯装置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一般为蒸汽加热或者液体浸泡罐体,从而起到对反应罐加热的作用,但是液体导热较慢,对反应罐的加热需要一定时间,传统的吡啶碱分离提纯装置在加热方面效率不高,从而影响提纯进度。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以在提纯过程中保证反应罐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吡啶碱分离提纯装置的加热效率不高,从而影响提纯进度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反应罐,反应罐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升降座和加热液,升降座与壳体滑动连接,加热液设于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加热管,第一加热管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加热管呈圆环状且中部留有容纳反应罐的加热腔,所述升降座与反应罐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升降座相对壳体滑动,从而带动反应罐在加热腔和加热液之间移动。

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丝杆和丝母,丝杆与丝母螺纹连接,第一电机输出端与丝杆一端固定连接,丝母与升降座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位于壳体的顶部。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可使升降座上方的加热液流入到壳体底部。

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位于加热液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端部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反应罐的顶部。

9、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反应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通有水洗罐。

10、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与水洗罐的底部连通,水洗罐的顶部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反应罐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回液管材质为柔性管,所述回液管上安装有泵体。

12、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与水洗罐的底部使用柔性管连通。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升降座能够带动反应罐在壳体内升降,从而使反应罐上升到壳体顶部时能够受到第一加热管的直接加热,因为罐体直接靠近加热源,加热源直接多罐体进行加热,没有了中间的加热液参与,加热升温较快,但是温度不太容易控制,适合前期或者需要快速给反应罐升温的情况,此种加热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加热速度,节省加热时间,而当反应罐内部物质正常反应时,需要保证罐体的温度稳定,此时需要控制升降座下降,使反应罐进入到加热液中,利用加热液为罐体加热,液体虽然导热较慢,但是其相对直接用加热源-第一加热管加热,其更加稳定,且更容易控制温度区间,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利用升降座升降实现了反应罐在加热源快速加热与加热液稳定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之间的切换,能够更好的提高加热效率,保证提纯进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和反应罐(2),反应罐(2)设于壳体(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升降座(3)和加热液(4),升降座(3)与壳体(1)滑动连接,加热液(4)设于壳体(1)的底部,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第一加热管(5),第一加热管(5)位于壳体(1)的顶部,第一加热管(5)呈圆环状且中部留有容纳反应罐(2)的加热腔(6),所述升降座(3)与反应罐(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3)连接有驱动装置(7),驱动装置(7)带动升降座(3)相对壳体(1)滑动,从而带动反应罐(2)在加热腔(6)和加热液(4)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第一电机(8)、丝杆(9)和丝母(10),丝杆(9)与丝母(10)螺纹连接,第一电机(8)输出端与丝杆(9)一端固定连接,丝母(10)与升降座(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壳体(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3)上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可使升降座(3)上方的加热液(4)流入到壳体(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二加热管(12),第二加热管(12)位于加热液(4)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2)内设置有搅拌器(13),所述搅拌器(13)端部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固定安装在反应罐(2)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5),反应罐(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7),所述出料口(17)连通有水洗罐(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7)与水洗罐(16)的底部连通,水洗罐(16)的顶部连接有回液管(18),所述回液管(18)与反应罐(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18)材质为柔性管,所述回液管(18)上安装有泵体(1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7)与水洗罐(16)的底部使用柔性管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吡啶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吡啶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反应罐,反应罐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升降座和加热液,升降座与壳体滑动连接,加热液设于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加热管,第一加热管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加热管呈圆环状且中部留有容纳反应罐的加热腔,所述升降座与反应罐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升降座相对壳体滑动,从而带动反应罐在加热腔和加热液之间移动,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利用升降座升降实现了反应罐在加热源快速加热与加热液稳定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之间的切换,能够更好的提高加热效率,保证提纯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龙,党传玉,张德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71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