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原丝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28  15


本技术涉及氨纶丝加工,特别涉及氨纶原丝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弹性纱线逐步深入于纺织业的各个领域,各种新型弹性面料与弹性服饰已为世人所追捧而广泛流行,而生产弹性纱线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氨纶原丝,其用量正在大幅度增长。弹性纱线生产机械从机械种类上和数量上也大量涌现和增长,如机械包覆纱机、空气包覆纱机等,凡是需用氨纶原丝的机械都要设置或选用合适的氨纶原丝支承装置。一种先进、高效的氨纶原丝支承装置对提高纱线加工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2、现有的氨纶原丝支承装置,一般包括支架组件以及设于支架组件上的氨纶原丝筒管支撑芯辊,但在高速退绕氨纶原丝时,氨纶原丝筒管易轴向窜摆或径向跳动,不能平稳运转,严重时还会脱离支撑芯辊,因此需要提供氨纶原丝支撑装置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丝杠,且丝杠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承载架,且移动承载架与丝杠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架,所述移动承载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氨纶原丝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固定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氨纶原丝固定的固定组件,且限位组件位于固定组件的外部,所述固定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氨纶原丝辊,且固定组件位于氨纶原丝辊的内部;

4、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弧形限位板,且弧形限位板与弧形连接板通过延长杆连接;

5、固定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杆,且插接杆的一端与移动承载架连接。

6、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移动承载架侧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有四组,分别对称分布在移动承载架的侧面与固定安装架的侧面,且四组支撑杆在固定安装架与移动承载架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杆远离移动承载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安装架的侧面与移动承载架的侧面,两个连接板在固定安装架与移动承载架之间相对设置。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连接板,且弧形连接板位于靠近移动承载架一侧的连接板顶部,所述弧形连接板远离移动承载架的一侧卡接在固定安装架侧面的连接板顶部,且固定安装架侧面的连接板顶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弧形连接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气缸,且气缸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弧形连接板的两侧。

8、优选的,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安装有延长杆,且延长杆贯穿弧形连接板,所述延长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弧形限位板,且延长杆位于弧形连接板与弧形限位板之间,所述延长杆的外壁上套设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与延长杆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弧形连接板的底部内壁与弧形限位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底部内壁与氨纶原丝辊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弧形限位板远离移动承载架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口。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安装架中间的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安装架的中间,所述固定安装架的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贯穿在固定安装架侧面的连接板中间,且转轴远离固定安装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环。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中间呈中空状,且安装环的外壁上开设有扇形滑槽,所述扇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扇形定位板,所述扇形定位板有三组,分别均匀分布在安装环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杆,且插接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移动承载架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与移动承载架侧面的连接板相邻设置,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氨纶原丝辊的中间开设有凹槽,且限位环插接在凹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板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氨纶原丝辊的两侧,且安装板与连接板对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承载架的底部通过滑块套设在丝杠的外壁上,且丝杠与转动手柄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贯穿安装架与转动手柄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实现对氨纶原丝辊的限位,防止在高速退绕氨纶原丝时,氨纶原丝发生脱丝的现象出现,影响装置的使用,通过设置的气缸实现对延长杆的延长,从而使弧形限位板始终与氨纶原丝辊的表面相接触,使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氨纶原丝圆筒,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15、2、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实现对氨纶原丝辊的定位,通过设置的移动承载架移动,使限位环插接在氨纶原丝辊侧面的凹槽内部,实现对氨纶原丝辊的第一次定位,再通过设置的插接杆插接在转轴的内部,使插接杆实现对扇形定位板的挤出,实现对氨纶原丝辊的第二次定位,提高氨纶原丝辊的加工稳定性,防止在高速退绕氨纶原丝时,氨纶原丝筒管易轴向窜摆或径向跳动,不能平稳运转,严重时还会脱离支撑芯辊的现象出现。



技术特征:

1.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设置有丝杠(2),且丝杠(2)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3),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承载架(4),且移动承载架(4)与丝杠(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架(5),所述移动承载架(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氨纶原丝限位的限位组件(6),所述固定安装架(5)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氨纶原丝固定的固定组件(15),且限位组件(6)位于固定组件(15)的外部,所述固定安装架(5)的侧面设置有氨纶原丝辊(22),且固定组件(15)位于氨纶原丝辊(2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安装在移动承载架(4)侧面的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有四组,分别对称分布在移动承载架(4)的侧面与固定安装架(5)的侧面,且四组支撑杆(7)在固定安装架(5)与移动承载架(4)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杆(7)远离移动承载架(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8),且连接板(8)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安装架(5)的侧面与移动承载架(4)的侧面,两个连接板(8)在固定安装架(5)与移动承载架(4)之间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连接板(9),且弧形连接板(9)位于靠近移动承载架(4)一侧的连接板(8)顶部,所述弧形连接板(9)远离移动承载架(4)的一侧卡接在固定安装架(5)侧面的连接板(8)顶部,且固定安装架(5)侧面的连接板(8)顶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弧形连接板(9)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气缸(11),且气缸(11)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弧形连接板(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1)的活动端安装有延长杆(12),且延长杆(12)贯穿弧形连接板(9),所述延长杆(12)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弧形限位板(10),且延长杆(12)位于弧形连接板(9)与弧形限位板(10)之间,所述延长杆(12)的外壁上套设有连接弹簧(13),且连接弹簧(13)与延长杆(12)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弹簧(13)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弧形连接板(9)的底部内壁与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外壁上,所述弧形限位板(10)的底部内壁与氨纶原丝辊(22)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弧形限位板(10)远离移动承载架(4)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口(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5)包括安装在固定安装架(5)中间的转轴(17),所述转轴(17)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安装架(5)的中间,所述固定安装架(5)的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与转轴(17)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7)通过轴承贯穿在固定安装架(5)侧面的连接板(8)中间,且转轴(17)远离固定安装架(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环(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18)的中间呈中空状,且安装环(18)的外壁上开设有扇形滑槽(21),所述扇形滑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扇形定位板(19),所述扇形定位板(19)有三组,分别均匀分布在安装环(18)的内部,所述转轴(17)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杆(20),且插接杆(20)远离转轴(17)的一端与移动承载架(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2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5),且安装板(25)与移动承载架(4)侧面的连接板(8)相邻设置,所述安装板(25)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24),所述氨纶原丝辊(22)的中间开设有凹槽(23),且限位环(24)插接在凹槽(23)的内部,所述安装板(25)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氨纶原丝辊(22)的两侧,且安装板(25)与连接板(8)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承载架(4)的底部通过滑块套设在丝杠(2)的外壁上,且丝杠(2)与转动手柄(3)连接,所述丝杠(2)的一端贯穿安装架(1)与转动手柄(3)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氨纶原丝支撑装置,涉及氨纶丝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丝杠,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移动承载架与固定安装架,所述移动承载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氨纶原丝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固定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氨纶原丝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安装架的侧面设置有氨纶原丝辊。本技术所述的氨纶原丝支撑装置,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实现对氨纶原丝辊的限位,防止在高速退绕氨纶原丝时,氨纶原丝发生脱丝的现象出现,影响装置的使用,通过设置的气缸实现对延长杆的延长,从而使弧形限位板始终与氨纶原丝辊的表面相接触,使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氨纶原丝圆筒,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平,曹雄飞,宋美珍,吴喆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市昌源氨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70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