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节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27  5


本技术涉及摄影器材,特别涉及一种自调节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室内外的移动拍摄场景中,为了保持摄影师拍摄画面稳定,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减震结构辅助摄像机的拍摄,以保障拍摄的稳定性。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方案为在一个可上下俯仰转动的活动支架之间设置有金属弹簧,金属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活动支架的两端,在活动支架上下俯仰转动中提供缓冲。然而金属弹簧在长时间负载使用中,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会变差,金属弹簧容易出现金属疲劳,出现松弛,从而难以过滤摄影机拍摄过程中出现的抖动或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调节的减震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弹簧在长时间负载使用中,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会变差,金属弹簧容易出现金属疲劳,出现松弛,从而难以过滤摄影机拍摄过程中出现的抖动或振动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自调节的减震装置,包括:

4、活动架,能够沿至少一个枢轴旋转;

5、减震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架内,且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架,当所述活动架转动时,所述调节组件动态运动,以改变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6、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弹性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根据所述活动架的转动而动态运动,以改变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摆动组件和滑动轴,所述摆动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架,且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摆动组件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轴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架,另一端滑设于所述滑动槽,当所述活动架转动时,所述滑动轴沿所述滑动槽转动,以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摆动而改变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为圆弧设置,所述第二槽部为偏心圆弧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架包括活动连接的四连杆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远离所述四连杆的第二臂一端通过所述四连杆组件第四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一臂,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三臂,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四臂,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下摆移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一槽部;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上仰移动以收缩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二槽部,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朝拉伸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摆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为偏心圆弧设置,所述第二槽部为偏心圆弧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架包括活动连接的四连杆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远离所述四连杆第二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四连杆组件第四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一臂,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三臂,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四臂,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下摆移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一槽部,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朝收缩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上仰移动以收缩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二槽部,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朝拉伸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摆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当所述活动架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以改变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架包括活动连接的四连杆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远离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二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四连杆组件第四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一臂,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三臂,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四臂,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下摆移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时,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朝收缩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上仰移动以收缩所述弹性件时,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带动个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朝拉伸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移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力调整组件,所述第一力调整组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力调整组件,所述第二力调整组件包括调节件和连接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件,另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调节件。

16、有益效果:

17、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架能够沿至少一个枢轴旋转,在活动架旋转的过程中弹性件伸缩量会随之发生变化,调节组件根据活动架的旋转而动态运动,从而适应改变弹性件的长度。综上,在活动架旋转的活动中,通过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弹性件的至少一端适应运动,使得弹性件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提供了额外的平衡能力,适应弹性件的弹性应变率,本实施例中自适应调节使得弹性件的波动线性更加平缓,增加了减震装置对振动的反应速度,从而过滤波分较高频率的振动,进一步降低或避免弹性件出现金属疲劳而无法缓冲摄影机拍摄过程中出现的抖动情况。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能够更有效或者能够持的续缓冲摄影机拍摄过程中出现的抖动。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调节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摆动组件和滑动轴,所述摆动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架,且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摆动组件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轴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架,另一端滑设于所述滑动槽,当所述活动架转动时,所述滑动轴沿所述滑动槽转动,以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摆动而改变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为圆弧设置,所述第二槽部为偏心圆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包括活动连接的四连杆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远离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二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四连杆组件第四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一臂,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三臂,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四臂,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下摆移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一槽部;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上仰移动以收缩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二槽部,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朝拉伸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为偏心圆弧设置,所述第二槽部为偏心圆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包括活动连接的四连杆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远离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二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四连杆组件第四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一臂,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三臂,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四臂,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下摆移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一槽部,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朝收缩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上仰移动以收缩所述弹性件时,所述滑动轴滑动至所述第二槽部,带动所述摆动组件朝拉伸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当所述活动架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以改变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架包括活动连接的四连杆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远离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二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四连杆组件第四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第一臂,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三臂,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第四臂,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下摆移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时,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朝收缩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四连杆组件上仰移动以收缩所述弹性件时,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带动个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朝拉伸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力调整组件,所述第一力调整组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力调整组件,所述第二力调整组件包括调节件和连接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件,另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调节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调节的减震装置,包括活动架和减震机构,活动架能够沿至少一个枢轴旋转;减震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和弹性件,弹性件活动设置于活动架内,且弹性件的至少一端连接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远离弹性件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活动架,当活动架转动时,调节组件动态运动,以改变弹性件的长度。活动架能够沿至少一个枢轴旋转,在活动架旋转的过程中弹性件伸缩量会随之发生变化,调节组件根据活动架的旋转而动态运动,从而适应改变弹性件的长度。使得弹性件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提供了额外的平衡能力,自适应调节使得弹性件的波动线性更加平缓,增加了减震装置对振动的反应速度,从而过滤部分较高频率的振动。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骆耀珑,曾文凭,周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铁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