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26  3


本技术涉及热泵换热器,具体是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


背景技术:

1、换热器通常为整的板状结构,其两侧设置集流管,中间采用多个扁管将两个集流管连通,并在扁管表面安装翅片进行换热,通常整个换热器较大,在安装使用时存在占用的面积过大的问题,因而通过减小换热器扁管的长度,增加换热器的数量,设置多层换热器结构,从而解决单个换热器占用面积过大的问题,但是这种设置多层换热器结构的换热器,其位于内部的换热器层被外部的换热器层遮挡,导致换热效果受限。

2、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包括单层换热器主体,每个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包括两个集流管,两个所述集流管的端部之间共同固接有侧板,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等距固接有扁管,所述扁管的表面焊接有换热翅片,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之间码放设置,处于中间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的所述集流管上下表面均固接有垫块,且所述垫块分别固接于相邻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的所述集流管表面,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的其中一个所述集流管连接有进液管,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的其中一个所述集流管连接有出液管,相邻层的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管。

4、相邻两层的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集流管高度的一半。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扁管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集流管的高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垫块的内部,且所述连通管连通两端连接的所述集流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同一个所述集流管最多连接有一个所述连通管,且连接有所述进液管或出液管的所述集流管不和所述连通管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通过设置垫块,可以通过垫块将相邻两层垫高,从而方便中间层进行热交换,避免中间层被阻挡而无法快速进行热交换,且该多层热交换器的内部通路呈s形折返设置,能够有效确保换热器内部的热介质从进液管进入后,经过第一层的扁管传递到第一个连通管,进入到第二层的集流管内,再经过第二层的扁管传递到第二个连通管,进入第三层的集流管内,依次往复,热介质能够经过所有的集流管和扁管,最终热交换后,从出液管处排出,有效解决换热器安装时占用面积大的弊端,同时热介质经过多次往返传递,能够提高热介质的传递转化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包括单层换热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包括两个集流管(2),两个所述集流管(2)的端部之间共同固接有侧板(5),两个所述集流管(2)之间等距固接有扁管(6),所述扁管(6)的表面焊接有换热翅片(7),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之间码放设置,处于中间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的所述集流管(2)上下表面均固接有垫块(8),且所述垫块(8)分别固接于相邻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的所述集流管(2)表面,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的其中一个所述集流管(2)连接有进液管(3),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1)的其中一个所述集流管(2)连接有出液管(4),相邻层的所述集流管(2)之间设置有连通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的两个所述集流管(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集流管(2)高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6)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集流管(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9)位于所述垫块(8)的内部,且所述连通管(9)连通两端连接的所述集流管(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集流管(2)最多连接有一个所述连通管(9),且连接有所述进液管(3)或出液管(4)的所述集流管(2)不和所述连通管(9)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热泵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层热泵换热器,包括单层换热器主体,每个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包括两个集流管,两个所述集流管的端部之间共同固接有侧板,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等距固接有扁管,所述扁管的表面焊接有换热翅片,处于中间层的所述单层换热器主体的所述集流管上下表面均固接有垫块,相邻层的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通过设置垫块,可以通过垫块将相邻两层垫高,从而方便中间层进行热交换,避免中间层被阻挡而无法快速进行热交换,且该多层热交换器的内部通路呈S形折返设置,热介质能够经过所有的集流管和扁管,有效解决换热器安装时占用面积大的弊端,同时热介质经过多次往返传递,能够提高热介质转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潘一郎,缪寿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丰豪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9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9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