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26  4


本技术涉及冷凝传热,尤其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1、壳管式冷凝器是一种基于壳管式换热器的设备,通过管程内不同温度介质对壳程内物料进行换热,实现对壳程内物料的冷凝。由于壳程内物料在冷凝过程中会有气液混合的情况,因此需要气相和液相进行分离排出。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壳程腔的外侧设置外导流筒的方式进行气液分离和导出,或者通过串联两个冷凝器的方式进行分步冷凝实现气液分离,使得冷凝器的整体体积大,占地面积大,且出口温度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以解决冷凝器体积大和出口温度不可控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壳管式冷凝器,包括:

4、壳程腔,所述壳程腔横向设置,所述壳程腔的顶部设有壳程进口n1,底部设有壳程出口n3;

5、管程腔,所述管程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管程腔分设于所述壳程腔的两端,所述管程腔与所述壳程腔之间通过管板连接;每个所述管程腔内均设有分腔隔板,所述分腔隔板将所述管程腔分隔为上管程腔和下管程腔,所述上管程腔包括左上管程腔和右上管程腔,所述左上管程腔和右上管程腔之间具有第一介质通道,所述左上管程腔设有第一介质进口n4和第一介质出口n5,所述下管程腔包括左下管程腔和右下管程腔,所述左下管程腔和所述右下管程腔之间具有第二介质通道,所述左下管程腔设有第二介质进口n6和第二介质出口n7,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介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内的介质温度。

6、可选地,所述左上管程腔设有左上排气口n16和左上排污口n13,所述右上管程腔设有右上排气口n8和右上排污口n15。

7、可选地,所述左下管程腔设有左下排气口n12和左下排污口n17,所述右下管程腔设有右下排气口n14和右下排污口n9。

8、可选地,所述壳程腔的轴线以下设有壳程排气口n2和壳程排污口n11。

9、可选地,所述壳程腔的轴线以下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壳程腔的轴线设置,所述隔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管板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管板之间设有流道。

10、可选地,所述隔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隔板的一端左右交替连接于两个所述管板,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所述管板之间形成所述流道。

11、可选地,所述壳程腔内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板,换热管穿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板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壳程腔的轴线设置,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壳程腔的轴线上方的部分的下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设有缝隙。

12、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壳程腔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壳程腔的轴线以下的部分具有位置交错的缺口。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隔板以下的部分中,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纵向中心线分为保留部分和缺失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保留部分和所述缺失部分交替设置。

14、可选地,所述流道的宽度等于所述管板与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距。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壳管式冷凝器,采用横式壳管式换热器结构,包括壳程腔和设于壳程腔两端的管程腔,两个管程腔内分别设有分腔隔板,将管程腔划分为左上管程腔、左下管程腔、右上管程腔和右下管程腔,其中,第一介质进口n4和第一介质出口n5均设置在左上管程腔,第二介质进口n6和第二介质出口n7均设置在左下管程腔,进而使得壳程腔上半区域的物料由第一介质进行冷却,壳程腔下半区域的物料由第二介质进行冷却,实现同一个壳程腔内上下分步冷却冷凝,结构简单,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且出口温度有第一介质的冷却温度控制,利于得到所需温度的出口物料。



技术特征:

1.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管程腔(21)设有左上排气口n16和左上排污口n13,所述右上管程腔(22)设有右上排气口n8和右上排污口n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管程腔(23)设有左下排气口n12和左下排污口n17,所述右下管程腔(24)设有右下排气口n14和右下排污口n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以下设有壳程排气口n2和壳程排污口n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以下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沿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设置,所述隔板(4)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管板(3)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管板(3)之间设有流道(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4)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隔板(4)的一端左右交替连接于两个所述管板(3),另一端分别与相对的所述管板(3)之间形成所述流道(4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腔(1)内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板(5),换热管穿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板(5)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板(5)垂直于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设置,所述支撑板(5)位于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上方的部分的下边缘与相邻的所述隔板(4)之间设有缝隙(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包括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所述第一支撑板(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沿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位于所述壳程腔(1)的轴线以下的部分具有位置交错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位于所述隔板(4)以下的部分中,沿所述第一支撑板(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的纵向中心线分为保留部分和缺失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的所述保留部分和所述缺失部分交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41)的宽度等于所述管板(3)与相邻的所述支撑板(5)之间的间距。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冷凝传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程腔和管程腔,壳程腔横向设置,顶部设有壳程进口N1,底部设有壳程出口N3;两个管程腔分设于壳程腔的两端,管程腔与壳程腔之间通过管板连接;每个管程腔内均设有分腔隔板并得到左上管程腔、右上管程腔、左下管程腔和右下管程腔,左上管程腔和右上管程腔之间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左上管程腔设有第一介质进口N4、第一介质出口N5,左下管程腔和右下管程腔之间具有第二介质通道,左下管程腔设有第二介质进口N6、第二介质出口N7,第一介质通道内的介质温度高于第二介质通道内的介质温度。本技术实现同一个壳程腔内上下分步冷凝,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得到出口所需温度的物料。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刘致远,屈英琳,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广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9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9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