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24  7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加氢,具体为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1、对氨基苯酚,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片状或针状晶体,作为一种有机化工中间体,其用途十分广泛,在生产时通常通过反应釜加工,其反应原料中包括氢气成分,需要在加工的过程中将其通入加至反应釜中并与其中的成分充分反应。

2、然而反应釜在工作加工时,其内部的压力比较大,会导致注入氢气时困难,并容易导致反应釜中的原料反流。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通过设置耐压筒置于反应釜的侧边,使其底部与环管连通,并通过注气管连接至反应釜内部,加氢时先使氢气进入至耐压筒内部,然后再被推板配合活塞而使氢气加压,能够克服反应釜内部的压力而通过注气管轻松注入至反应釜内部,同时避免原料反流,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和耐压筒,所述耐压筒竖向固定在反应釜的侧边表面,耐压筒的上方竖向安装有电推杆,其伸出端贯穿至反应釜内部,伸出端的末端固定有推板,且推板的表面固定有贴紧在耐压筒内表面的活塞;所述耐压筒下方的反应釜环绕设置有环管,环管的内圈与反应釜之间连通有注气管,环管通过连接管与耐压筒的底部连通。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釜反应而需要加氢时,先使氢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至耐压筒中,之后被电推杆带动推板和活塞使氢气被加压,最后可以克服反应釜内部压力而进入至环管,并从注气管进入至反应釜中完成加氢操作。

4、可选的,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流动方向朝向环管。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管上设置的第一单向阀,可以使耐压筒中的氢气只能向环管方向流动。

6、可选的,所述耐压筒的底部侧边横向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与耐压筒的内部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气管使氢气先被加入至耐压筒中,然后再向反应釜中注入。

8、可选的,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流动方向朝向耐压筒。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下压压缩氢气时,使氢气无法通过第二单向阀而从进气管漏出。

10、可选的,所述注气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注气管均匀连接在环管和反应釜之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连接的多个注气管,可以保证氢气被均匀的注入至反应釜中。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耐压筒置于反应釜的侧边,使其底部与环管连通,并通过注气管连接至反应釜内部,加氢时先使氢气进入至耐压筒内部,然后再被推板配合活塞而使氢气加压,能够克服反应釜内部的压力而通过注气管轻松注入至反应釜内部,同时避免原料反流。

14、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和进气管上分别安装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可以避免氢气从进气管漏出,同时避免反应釜内部原料进入至耐压筒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耐压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筒(2)竖向固定在反应釜(1)的侧边表面,耐压筒(2)的上方竖向安装有电推杆(4),其伸出端贯穿至反应釜(1)内部,伸出端的末端固定有推板(41),且推板(41)的表面固定有贴紧在耐压筒(2)内表面的活塞(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211),第一单向阀(211)的流动方向朝向环管(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筒(2)的底部侧边横向连接有进气管(22),进气管(22)与耐压筒(2)的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2)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21),第二单向阀(221)的流动方向朝向耐压筒(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管(31)设置有多个,多个注气管(31)均匀连接在环管(3)和反应釜(1)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加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和耐压筒,耐压筒竖向固定在反应釜的侧边表面,耐压筒的上方竖向安装有电推杆,伸出端的末端固定有推板,且推板的表面固定有贴紧在耐压筒内表面的活塞,耐压筒下方的反应釜环绕环绕设置有环管,环管的内圈与反应釜之间连通有注气管,环管通过连接管与耐压筒的底部连通。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耐压筒置于反应釜的侧边,使其底部与环管连通,并通过注气管连接至反应釜内部,加氢时先使氢气进入至耐压筒内部,然后再被推板配合活塞而使氢气加压,能够克服反应釜内部的压力而通过注气管轻松注入至反应釜内部,同时避免原料反流。

技术研发人员:顾艳飞,施成,孙松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正永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8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