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以及售货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23  10


本发明涉及售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以及售货车。


背景技术:

1、在新零售模式重构传统线下消费场景的背景下,售货车作为具有移动属性的线下零售场景融合新零售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当前市面常见的售货车为总质量3.5吨且长度5米以上的微卡市场,总质量1.8吨以下且长度3.5m以下的售货车几乎为空白,目前售货车小型化的难点在于零件尺寸较大,内装零件质量较重,无法轻易实现模块化拆装,较难适配于紧凑型小卡车型,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用户无法提供个性化的升级改装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以使其具备模块化可拆装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改装。

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的售货车。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包括:

5、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内设置有容置空间;

6、售货台组件,所述售货台组件包括售货台架以及售货柜,所述售货台架通过滑动支撑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车厢主体,以使所述售货台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车厢主体滑动至缩回状态或伸出状态,当所述售货台组件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售货台组件缩回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当所述售货台组件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售货台组件伸出至所述车厢主体外,所述售货柜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售货台架。

7、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售货台组件还包括折叠平台,所述折叠平台通过折叠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售货台组件,以使所述折叠平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售货台组件移动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平台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以及所述售货台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外立面这三者中的一者贴合,当所述折叠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叠平台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齐平并位于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

8、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合页以及支撑件,所述折叠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合页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贴合,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折叠平台或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的外立面,所述支撑件用于在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支撑于所述折叠平台与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的外立面之间。

9、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厢主体包括:

10、车厢框架;

11、顶棚,所述顶棚设置于所述车厢框架的顶部;

12、端板,两块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车厢框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3、侧门,所述侧门通过翻转支撑机构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车厢框架和/或所述顶棚,以使所述侧门能够向远离所述售货台组件的方向上翻预设角度至打开状态,或者使所述侧门能够向靠近所述售货台组件的方向下翻至闭合状态,当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分别与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配合。

14、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侧门的下沿搭接在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的外立面上。

15、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密封配合,和/或,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用于与所述侧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与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密封配合。

16、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门与所述车厢框架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侧门与所述车厢框架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一配合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一配合机构配合将所述侧门固定于所述闭合状态。

17、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合页以及气动推杆,所述侧门通过所述第二合页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顶棚,所述气动推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厢框架,所述气动推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侧门。

18、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上通过旋转机构设置有尾门,所述尾门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所述尾门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配合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配合机构配合,将所述尾门相对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固定于关闭状态。

19、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尾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尾门的四周边缘通过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密封配合,和/或,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用于与所述尾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通过所述第四密封结构与所述尾门密封配合。

20、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售货台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售货台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五密封结构,所述售货台组件处于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售货台组件通过所述第五密封结构与所述车厢主体密封配合,和/或,所述车厢主体用于与所述售货台组件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六密封结构,所述售货台组件处于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车厢主体通过所述第六密封结构与所述售货台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售货台组件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1、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厢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售货台组件。

22、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撑机构包括u型轨道、活动导轨以及转子滚珠,所述u型轨道设置于所述车厢主体,所述活动导轨设置于所述售货台架,所述u型轨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转子滚珠,所述活动导轨通过所述转子滚珠与所述u型轨道滑动配合。

23、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售货台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售货台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滑动支撑机构,所述售货台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滑动支撑机构,所述售货台架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动支撑机构。

24、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锁止限位结构,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一锁止配合结构,所述第一锁止限位结构与第一锁止配合结构配合将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相对锁定,以使所述售货台组件保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锁止限位结构,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锁止配合结构,所述第二锁止限位结构与第二锁止配合结构配合将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相对锁定,以使所述售货台组件保持在所述伸出状态。

25、一种售货车,所述售货车的车体上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

2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该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售货台组件,其中,车厢主体内设置有容置空间,售货台组件包括售货台架以及售货柜,售货台架通过滑动支撑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车厢主体,以使售货台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车厢主体滑动至缩回状态或伸出状态,当售货台组件处于缩回状态时,售货台组件缩回至容置空间内,当售货台组件处于伸出状态时,售货台组件伸出至车厢主体外,售货柜可拆卸地设置于售货台架。

27、上述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中的售货台组件采用由售货台架以及售货柜构成的分体模块化设计,一个售货台架上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售货柜,售货柜的数量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从而实现售货台组件模块化可拆装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改装的需求,同时售货台组件可以相对于车厢主体伸出及缩回,停车后使用能方便扩展增加使用空间,增大摆摊面积,满足摆摊创业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大车厢主体内部活动场所,减少受场地限制的影响。

2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售货车,该售货车的车体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由于该售货车采用了上述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因此售货车理应具有与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售货台组件还包括折叠平台,所述折叠平台通过折叠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售货台组件,以使所述折叠平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售货台组件移动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平台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以及所述售货台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外立面这三者中的一者贴合,当所述折叠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叠平台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齐平并位于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合页以及支撑件,所述折叠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合页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与所述售货台组件的顶面贴合,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折叠平台或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的外立面,所述支撑件用于在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支撑于所述折叠平台与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的外立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侧门的下沿搭接在所述售货台组件朝向所述车厢主体外的一侧的外立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密封配合,和/或,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用于与所述侧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侧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顶棚、所述车厢框架以及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售货台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与所述侧门的四周边缘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与所述车厢框架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侧门与所述车厢框架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一配合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一配合机构配合将所述侧门固定于所述闭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合页以及气动推杆,所述侧门通过所述第二合页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顶棚,所述气动推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厢框架,所述气动推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侧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上通过旋转机构设置有尾门,所述尾门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所述尾门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配合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配合机构配合,将所述尾门相对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固定于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尾门的四周边缘通过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密封配合,和/或,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用于与所述尾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尾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远离车头的一个所述端板通过所述第四密封结构与所述尾门密封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3及5-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售货台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售货台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五密封结构,所述售货台组件处于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售货台组件通过所述第五密封结构与所述车厢主体密封配合,和/或,所述车厢主体用于与所述售货台组件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六密封结构,所述售货台组件处于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车厢主体通过所述第六密封结构与所述售货台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售货台组件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3及5-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售货台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3及5-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机构包括u型轨道、活动导轨以及转子滚珠,所述u型轨道设置于所述车厢主体,所述活动导轨设置于所述售货台架,所述u型轨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转子滚珠,所述活动导轨通过所述转子滚珠与所述u型轨道滑动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售货台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售货台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滑动支撑机构,所述售货台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滑动支撑机构,所述售货台架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动支撑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锁止限位结构,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一锁止配合结构,所述第一锁止限位结构与第一锁止配合结构配合将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相对锁定,以使所述售货台组件保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锁止限位结构,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锁止配合结构,所述第二锁止限位结构与第二锁止配合结构配合将所述u型轨道与所述活动导轨相对锁定,以使所述售货台组件保持在所述伸出状态。

16.一种售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售货车的车体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以及售货车,该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包括车厢主体及售货台组件,车厢主体内设置有容置空间,售货台组件包括售货台架及售货柜,售货台架通过滑动支撑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车厢主体,以使售货台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车厢主体伸出或缩回,当售货台组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缩回至容置空间内,当售货台组件处于伸出状态时,伸出至车厢主体外,售货柜可拆卸地设置于售货台架。上述车载外扩式售货台装置采用模块化可拆装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改装的需求,停车后使用能方便扩展增加使用空间,增大摆摊面积,满足摆摊创业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大车厢主体内部活动场所,减少受场地限制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黄好杰,张冰,姚芦珊,张海生,郑棋壬,石仕海,黄炜斌,黎泽永,杨莉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7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