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悬浇施工,具体涉及一种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
背景技术:
1、大跨径、变横坡曲线连续梁桥能够很好的适应复杂地形地貌对道路交通的线形要求,相对直梁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是该类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主要方式。
2、目前,当大跨径、变横坡曲线连续梁桥在进行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时,常通过控制主桁架异步前进来实现挂篮的曲线行走,即相同时间内的外弧桁架的前移位移较大而内弧桁架的前移位移较小。
3、但是,通过控制主桁架异步前进来实现挂篮曲线行走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每榀桁架难以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前移,三榀桁架的主纵梁的曲线行走轨迹无法同理想路线相符,前移过程的偏差会较大,纠偏过程较多,难以实现行走过程的精确控制;2、必须要分多段才能完成行走,行走效率低,耗时长;3、牵引前移作业时,无法实现每榀桁架动力设备之间的协调同步,挂篮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侧滑风险,安全性非常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解决挂篮在行走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行走轨迹的问题。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包括:根据bim模型获取挂篮前移就位后所处的位置,经放样后确定挂篮的前移线路;在已浇筑的混凝土梁段上安装两个与所述前移线路相平行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沿所述导轨移动的移动组件;将所述移动组件与中间桁架的中间主纵梁连接;再采用牵引设备牵引挂篮前移。
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副连接杆和固定在两个所述副连接杆之间的主连接杆;两个所述副连接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主连接杆与所述中间桁架的中间主纵梁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中间桁架的中间主纵梁用于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
5、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杆的端部支撑在所述副连接杆上、并与所述副连接杆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副连接杆通过至少两组滚轮组件滚动配合在所述导轨上。
7、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与所述副连接杆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顶滚轮座和侧滚轮座,所述顶滚轮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的顶部滚动配合的顶滚轮,所述侧滚轮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的侧部滚动配合的侧滚轮。
8、进一步的,所述顶滚轮座和所述侧滚轮座均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顶滚轮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以及所述侧滚轮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均设置有弹簧。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活动座,所述顶滚轮座和所述侧滚轮座均设置在所述活动座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移动组件限位的限位件。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移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在导轨与移动组件的配合下,可使挂篮按照设计的前移线路行走,既可保证挂篮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挂篮侧滑,安全性高,又可实现挂篮前移的精确就位,无需纠偏,提高了行走效率,耗时短。
14、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对于牵引动力系统和人员操作能力要求均较低,具有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易于操作且施工成本低等优点,可提升施工功效并简化施工步骤,由此还可优化施工技术并节省大量的工程费用。
1.一种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bim模型获取挂篮前移就位后所处的位置,经放样后确定挂篮的前移线路;在已浇筑的混凝土梁段上安装两个与所述前移线路相平行的导轨(1),两个所述导轨(1)上安装有沿所述导轨(1)移动的移动组件(2);将所述移动组件(2)与中间桁架(3)的中间主纵梁(31)连接;再采用牵引设备牵引挂篮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两个副连接杆(21)和固定在两个所述副连接杆(21)之间的主连接杆(22);两个所述副连接杆(2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导轨(1)上、并可沿所述导轨(1)移动;所述主连接杆(22)与所述中间桁架(3)的中间主纵梁(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杆(2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221);所述中间桁架(3)的中间主纵梁(31)用于设置在所述定位槽(2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杆(22)的端部支撑在所述副连接杆(21)上、并与所述副连接杆(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杆(21)通过至少两组滚轮组件(23)滚动配合在所述导轨(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23)包括与所述副连接杆(21)连接的固定座(231),所述固定座(231)上设置有顶滚轮座(232)和侧滚轮座(233),所述顶滚轮座(23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1)的顶部滚动配合的顶滚轮(234),所述侧滚轮座(23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1)的侧部滚动配合的侧滚轮(2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滚轮座(232)和所述侧滚轮座(233)均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固定座(231)连接;所述顶滚轮座(232)与所述固定座(231)之间以及所述侧滚轮座(233)与所述固定座(231)之间均设置有弹簧(236)。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31)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活动座(237),所述顶滚轮座(232)和所述侧滚轮座(233)均设置在所述活动座(237)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移动组件(2)限位的限位件(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角挂篮曲线行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1)朝向所述移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