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装载机配件加工,具体的涉及一种装载机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前后车架的限位为平面结构,由于前后两车架通过摆动架与铰接销轴相铰接,不但使两车架左右摆动,还会由于铰接处的防干涉缝隙产生两车架的上下摆动且摆动幅度为9°左右,这样也会使平面结构限位相互错位,使其严重变形与损坏且无法起到限位保护作用,导致两车架之间发生干涉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不易损坏的装载机限位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限位装置,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后端设置有摆动架且摆动架与后车架相铰接,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前车架的后端面且靠近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后车架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挡垫,所述限位块与后车架相对的外端面呈外凸的弧面结构,所述限位挡垫与前车架相对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面结构。
3、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前车架与后车架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两接触面呈弧形结构的限位机构与限位挡垫,从而使前后两车架无论左右摆动或上下摆动,都会保证限位机构与限位挡垫外端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防止两车架发生干涉从而变形且有效提高了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
4、优选的,限位机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安装板且两安装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两安装板的外端部固接有弧形挡板且两安装板的端部与弧形挡板的内凹面相连接。通过两安装板以及弧形挡板构成框架结构,其制作工艺简单且稳定性更强。
5、优选的,两间隔设置的安装板相互对称设置且每条安装板的下部设置有焊接沉台,所述安装板板体的内端边长度小于板体外端边的长度。焊接沉台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强两安装板与前车架的焊接面积,还能通过台阶结构的限位增加安装板的受力面且有效防止安装板的变形。
6、优选的,安装板外部的连接端与弧形挡板内凹面的弧度相适应,左右两安装板的下底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两安装板的上端边斜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外端安装部的上端边与下端边分别靠近弧形挡板连接面的上端边与下端边位置处。通过将安装板外端连接部板体长度大于内端板体长度形成喇叭型并固接在弧形挡板上,使弧形挡板的受力更加均匀且不易变形。
7、优选的,限位挡垫的外端面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穿过挡垫本体的螺栓安装孔。
8、优选的,限位挡垫与后车架的连接面为竖直平面且与限位机构相配合外端面为沿竖直方向内凹的弧面结构,外端面的长度与宽度大于与限位机构接触面的长度与宽度大小。通过将限位挡垫外端面形状大于限位机构外端接触面的形状大小,可以保证前后车架相对摆动产生上下摆动偏差时,限位挡垫与限位机构能够有足够的接触面缓冲。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通过在前车架与后车架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两接触面呈弧形结构的限位机构与限位挡垫,从而使前后两车架无论左右摆动或上下摆动,都会保证限位机构与限位挡垫外端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防止两车架发生干涉从而变形且有效提高了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
1.一种装载机限位装置,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2),所述前车架(1)后端设置有摆动架(3)且摆动架(3)与后车架(2)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面且靠近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4),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挡垫(5),所述限位块与后车架(2)相对的外端面呈外凸的弧面结构,所述限位挡垫(5)与前车架(1)相对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安装板(6)且两安装板(6)沿竖直方向设置,两安装板(6)的外端部固接有弧形挡板(7)且两安装板(6)的端部与弧形挡板(7)的内凹面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间隔设置的安装板(6)相互对称设置且每条安装板(6)的下部设置有焊接沉台(8),所述安装板(6)板体的内端边长度小于板体外端边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外部的连接端与弧形挡板(7)内凹面的弧度相适应,左右两安装板(6)的下底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两安装板(6)的上端边斜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6)外端安装部的上端边与下端边分别靠近弧形挡板(7)连接面的上端边与下端边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垫(5)的外端面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穿过挡垫本体的螺栓安装孔(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垫(5)与后车架(2)的连接面为竖直平面且与限位机构(4)相配合外端面为沿竖直方向内凹的弧面结构,外端面的长度与宽度大于与限位机构(4)接触面的长度与宽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