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承载鞍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
背景技术:
1、在进行承载鞍部件的加工时,需要对承载鞍进行立式的夹持,其夹持工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对部件夹持方向的顺序十分关键,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工人操作夹持工具对承载鞍进行立式夹装,位置度误差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需要较大的作业空间,同时,传统的人工夹持工具不能与现有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接,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位置度误差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需要较大的作业空间,同时传统的人工夹持工具不能与现有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接的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包括:
3、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上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外端定位板;
4、所述夹具底座上,在两个外端定位板之间设有一个内侧定位支座;
5、所述立式承载鞍夹持在外端定位板和内侧定位支座之间;
6、所述夹具底座上,在两个外端定位板旁边各设有一个液压缸支座,两个液压缸支座对称布置;
7、每个所述液压缸支座上设有一个转角液压缸;
8、所述夹具底座上设有推力杆,推力杆与内侧定位支座连接;
9、所述夹具底座上设有推紧油缸,所述推紧油缸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推力杆连接;
10、所述转角液压缸和推紧油缸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夹具底座上,在两个外端定位板之间设有工件装夹底座,所述内侧定位支座安装在工件装夹底座上。
12、优选的,所述工件装夹底座上设有压紧槽,所述推力杆安装在压紧槽内。
13、优选的,所述推力杆的中间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上连接孔和一个下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和工件装夹底座铰连接,下连接孔与推紧油缸铰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外端定位板的截面为梯形。
15、优选的,所述外端定位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工件装夹底座固定。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通过转角液压缸对立式承载鞍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夹持,通过推力杆、内侧定位支座和推紧油缸配合对立式承载鞍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夹持,通过将推紧油缸和转角液压缸连接至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立式承载鞍夹紧工作与自动化控制的对接,克服了传统人工进行工件装夹带来的位置度误差大的状态,提高了承载鞍立式状态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精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与承载鞍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实现联动结合,实现流水作业的承载鞍立式自动化加工夹具的需求,减少作业空间、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了自动化生产设备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1.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夹具底座(1),所述夹具底座(1)上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外端定位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1)上,在两个外端定位板(4)之间设有工件装夹底座(8),所述内侧定位支座(7)安装在工件装夹底座(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装夹底座(8)上设有压紧槽,所述推力杆(6)安装在压紧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6)的中间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上连接孔和一个下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和工件装夹底座(8)铰连接,下连接孔与推紧油缸(10)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定位板(4)的截面为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立式加工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定位板(4)通过连接螺栓(9)与工件装夹底座(8)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