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19  5


本申请涉及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


背景技术:

1、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真空泵与真空腔体的连接需要使用真空管道。

2、公告号cn21695263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包括主管道、限位弹簧和分流管,所述主管道一周壁上等距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外侧安装有所述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内安装有导向杆,所述主管道一端安装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一周等距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主管道上一端外侧安装有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安装有通断阀,所述主管道另一端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一侧设置有阀门。

3、上述真空管道通过在真空管道进行震动时,限位板受力移动,而限位弹簧能够向限位板施加作用力,同时,导向杆能够对限位弹簧进行导向,进而对紧固卡进行限位,降低紧固卡的移动距离,从而防止紧固卡因位移距离而出现松动,保证真空管道使用时的稳定性,以解决真空泵在启动时真空管道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震动容易导致真空管道的连接处出现松动,降低了真空管道使用时的稳定性的问题,但上述结构无法对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当真空管道因震动产生摇摆晃动时,可能导致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因硬性拉扯产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结构无法对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当真空管道因震动产生摇摆晃动时,可能导致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因硬性拉扯产生断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包括真空泵本体,所述真空泵本体吸气端两侧外壁上对称连接有两个安装板,所述真空泵本体吸气端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道,所述吸气管道外表面套设有夹持管,所述夹持管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管远离所述真空泵本体一端呈圆台状结构,且呈圆台状一段的所述夹持管靠近真空泵本体一端至远离真空泵本体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夹持管呈圆台状的一段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收缩槽,所述夹持管呈圆台状的一段的外表面上套设有螺环,所述螺环与所述夹持管相螺接。

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户首先将吸气管道通过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连接在真空泵本体的吸气端上,连接完毕后,用户沿吸气管道向真空泵本体方向滑动夹持管,直至金属杆与安装板贴合,用户即可将金属杆自由端焊接在安装板上,然后用户向夹持管远离真空泵本体的一端螺动螺环,由于螺环内腔截面呈圆台状结构,螺环在螺纹作用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挤压夹持管呈圆台状结构的一段沿收缩槽向内收缩,直至夹持管侧壁与吸气管道外表面紧密贴合,完成对吸气管道的固定,同时由于夹持管安装于真空泵本体外壁上,当吸气管道摇摆晃动时,能够通过夹持管的夹持固定作用对吸气管道与夹持管内腔中的一段进行支撑和保护,降低摇摆晃动产生的作用力对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连接处的影响,尽量避免了现有结构无法对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当真空管道因震动产生摇摆晃动时,可能导致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因硬性拉扯产生断裂的问题。

5、可选的,所述真空泵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真空泵本体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真空泵本体的两端设置支撑座,用于通过支撑座增加真空泵本体的接地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真空泵本体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真空泵本体吸气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吸气管道靠近所述真空泵本体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上均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外部螺栓相螺接。

8、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用于将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的吸气端连接在一起,采用螺栓螺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不仅连接稳固,而且方便用户进行安装和拆卸。

9、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内腔中均内嵌有橡胶密封垫,两个所述橡胶密封垫相抵接。

10、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内腔中设置橡胶密封垫,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连接后,可通过相互地接的两个橡胶密封垫对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提高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连接处的气密性。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称设置于所述夹持管底端两侧侧壁上的延长板,两个所述延长板远离夹持管一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安装板焊接。

12、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延长板和金属杆用于将夹持管固定在真空泵本体上,当吸气管道震动时,能够通过夹持管的夹持固定作用对吸气管道与夹持管内腔中的一段进行支撑和保护,尽量降低震动对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连接处的影响。

13、可选的,两个所述金属杆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直径。

1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方便用户将金属杆从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两侧穿过,与安装板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对金属杆的连接形成干扰。

15、可选的,所述夹持管沿所述收缩槽收缩后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吸气管道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户通过螺动螺环挤压夹持管沿收缩槽收缩后,夹持管内壁能够与吸气管道紧密贴合,对吸气管道进行夹持固定。

17、综上所述,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申请通过夹持管、收缩槽、螺环和金属杆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将吸气管道贯穿夹持管后与真空泵本体连接,然后螺动螺环挤压夹持管沿收缩槽向内收缩将吸气管道夹紧,当吸气管道摇摆晃动时,能够通过夹持管的夹持固定作用对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连接处进行支撑和保护,降低对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连接处的影响,尽量避免了现有结构无法对真空管道与真空泵本体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当真空管道因震动产生摇摆晃动时,可能导致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因硬性拉扯产生断裂的问题。

19、2.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内腔中均内嵌有呈圆环型的橡胶密封垫,当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外部螺栓螺紧后,两个橡胶密封垫紧密贴合,大大提高了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连接处的气密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包括真空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本体(1)吸气端两侧外壁上对称连接有两个安装板(3),所述真空泵本体(1)吸气端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道(5),所述吸气管道(5)外表面套设有夹持管(9),所述夹持管(9)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板(3)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管(9)远离所述真空泵本体(1)一端呈圆台状结构,且呈圆台状一段的所述夹持管(9)靠近真空泵本体(1)一端至远离真空泵本体(1)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夹持管(9)呈圆台状的一段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收缩槽(12),所述夹持管(9)呈圆台状的一段的外表面上套设有螺环(13),所述螺环(13)与所述夹持管(9)相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真空泵本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本体(1)吸气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4),所述吸气管道(5)靠近所述真空泵本体(1)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6),所述第一法兰盘(4)和所述第二法兰盘(6)上均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的连接孔(7),所述第一法兰盘(4)和所述第二法兰盘(6)之间通过外部螺栓相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4)和所述第二法兰盘(6)内腔中均内嵌有橡胶密封垫(8),两个所述橡胶密封垫(8)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称设置于所述夹持管(9)底端两侧侧壁上的延长板(10),两个所述延长板(10)远离夹持管(9)一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杆(11),所述金属杆(11)的自由端与所述安装板(3)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杆(1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法兰盘(4)和第二法兰盘(6)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管(9)沿所述收缩槽(12)收缩后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吸气管道(5)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真空腔体和真空泵的真空管道,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真空泵本体,真空泵本体吸气端两侧外壁上连接有安装板,本申请通过夹持管、收缩槽、螺环和金属杆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将吸气管道贯穿夹持管后与真空泵本体连接,然后螺动螺环挤压夹持管沿收缩槽向内收缩将吸气管道夹紧,当吸气管道摇摆晃动时,能够通过夹持管的夹持固定作用对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连接处进行支撑和保护,降低对吸气管道与真空泵本体连接处的影响,尽量避免了现有结构无法对真空管道与真空泵本体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当真空管道因震动产生摇摆晃动时,可能导致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的连接处因硬性拉扯产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查燕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新扬真空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5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