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微显示,尤其涉及一种微显示像素单元、微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无机微像素发光二极管,也称为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μ-led),自从它们被用于各种应用后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自发光微显示、可见光通信、光遗传学等。与传统led相比,micro led由于具有更好的应变松弛、更好的光提取效率、均匀的电流扩散以及更高的输出性能。micro led还具有热效应改善、响应速度更快、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分辨率更高、色域更广、对比度更高、功耗更低、电流密度更高等优点。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微显示面板仍存在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显示像素单元、微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以提升显示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微显示像素单元,包括:驱动背板;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至少2个发光台面,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在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与所述驱动背板电连接;所述发光台面包括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顶部表面和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底部表面,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的至少1个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至顶部表面上时,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3、可选的,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上时,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4、可选的,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与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相邻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与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相邻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上时,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5、可选的,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除了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小于底部表面的面积,其余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均大于所述底部表面的面积,且其余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时,均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6、可选的,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上,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7、可选的,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和侧壁形成有反射层。
8、可选的,还包括: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的外围;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和至少1个底部电连接结构,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电连接。
9、可选的,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在垂直方向上同轴设置。
10、可选的,还包括: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的外围;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和至少1个底部电连接结构,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电连接。
11、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台面上下两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上方的顶部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下方的底部导电层;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顶部导电层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12、可选的,相邻所述发光台面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13、可选的,还包括:像素隔离结构,所述像素隔离结构围绕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所述像素隔离结构的内壁为倾斜斜面,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发出的部分光线照射至所述像素隔离结构时,所述像素隔离结构用于将所述光线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反射。
14、可选的,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包括:第一发光台面、第二发光台面和第三发光台面;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台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上方,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二发光台面覆盖;所述第三发光台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三发光台面覆盖。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台面呈锥形结构或倒锥形结构。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台面、所述第二发光台面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台面均具有对称结构;所述对称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垂直对称平面;沿宽度方向的第二垂直对称平面;所述第一垂直对称平面和所述第二垂直对称平面相交形成的垂直中心线。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相互不对齐;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和所述第三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相互不对齐;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和所述第三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相互不对齐。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台面未被所述第三发光台面的任何部分所覆盖。
19、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和所述驱动背板之间的底部连接台面,所述底部连接台面分别与所述驱动背板和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电连接。
20、可选的,所述底部连接台面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包括:al、au、rh、ag、cr、ti、pt、sn、cu、ausn和tiw中的一种或多种。
21、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台面上下两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上方的顶部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下方的底部导电层;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顶部导电层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22、可选的,所述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包括:ito、fto、azo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3、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最顶部的所述发光台面上方的微透镜。
24、可选的,所述微透镜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中的较大的一者。
25、可选的,所述微透镜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μm。
26、可选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厚度范围为:0.3μm~3.5μm;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直径范围为:0.5μm~50μm。
27、相应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一种微显示面板,包括:由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组成的微显示阵列。
28、可选的,所述微显示面板的长度范围为:500μm~50000μm;所述微显示面板中的所述微显示阵列的分辨率是320*240、640*480、1920*1080和2560*1440中的一种。
29、相应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1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微显示面板。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3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微显示像素单元中,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的至少1个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至顶部表面上时,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能够提高光析出率(lee,light extractionefficiency),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32、进一步,最底层的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和侧壁形成有反射层。用于将光线向远离驱动背板的方向反射,能够提高出光效率。
33、进一步,还包括: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设置于发光台面的外围。电连接结构不仅能够将发光台面电连接于驱动背板,而且通过设置在发光台面的外围还能够反射发光台面发出的光线,防止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光线相互串扰,提高发光效率,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1.一种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上时,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与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相邻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与最上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相邻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上时,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除了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小于底部表面的面积,其余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均大于所述底部表面的面积,且其余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时,均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中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的面积大于底部表面的面积,且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的轮廓垂直投影到顶部表面上,位于顶部表面的轮廓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最底层的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表面和侧壁形成有反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在垂直方向上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的外围;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和至少1个底部电连接结构,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台面上下两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上方的顶部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下方的底部导电层;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顶部导电层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发光台面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个发光台面包括:第一发光台面、第二发光台面和第三发光台面;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台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上方,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二发光台面覆盖;所述第三发光台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三发光台面覆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台面呈锥形结构或倒锥形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台面、所述第二发光台面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台面均具有对称结构;所述对称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垂直对称平面;沿宽度方向的第二垂直对称平面;所述第一垂直对称平面和所述第二垂直对称平面相交形成的垂直中心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相互不对齐;所述第一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和所述第三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相互不对齐;所述第二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和所述第三发光台面的所述垂直中心线相互不对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台面未被所述第三发光台面的任何部分所覆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台面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包括:al、au、rh、ag、cr、ti、pt、sn、cu、ausn和tiw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台面上下两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上方的顶部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台面下方的底部导电层;所述至少1个顶部电连接结构与所述顶部导电层电连接,每个所述底部电连接结构对应与1个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包括:ito、fto、azo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最顶部的所述发光台面上方的微透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发光台面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中的较大的一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μm。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台面的厚度范围为:0.3μm~3.5μm;所述发光台面的底部直径范围为:0.5μm~50μm。
26.一种微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如权利要求1~25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显示像素单元组成的微显示阵列。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微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显示面板的长度范围为:500μm~50000μm;所述微显示面板中的所述微显示阵列的分辨率是320*240、640*480、1920*1080和2560*1440中的一种。
2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1个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微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