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为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
背景技术:
1、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为满足碰撞ecer42要求,现有铝制防撞梁横梁设计在横梁z向宽度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宽横梁法兰边尺寸应对,传统的汽车防撞梁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钢板冲压件,另一种是铝合金前防撞梁。
2、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4648105u的一种新型铝合金防撞梁结构,该实用新型中通过大量的长螺栓与贯通孔将防撞梁架进行固定安装,大幅提高了防撞梁结构的组装和生产成本,同时,较多的螺栓结构增加了安装和拆分时的工作时间,不利于使用者的安装使用,进而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故而提出了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具备便于拆分、方便安装等优点,解决了对比文件中防撞梁组装成本高,拆装更换步骤繁琐,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前纵梁块,两个所述前纵梁块的外表面连接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底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横梁块;
5、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块、活动槽、宝塔形弹簧、滑动座、支杆、紧固螺栓和拼接块,两个所述前纵梁块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前纵梁块的底部均安装有宝塔形弹簧,所述宝塔形弹簧的底部安装有滑动座,两个所述滑动座的内部均连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的内部均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紧固螺栓,两个所述横梁块的顶部均安装有拼接块。
6、进一步,所述活动槽的上下两内壁与连接块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矩形通孔,两个所述前纵梁块分别通过两个活动槽顶部的矩形通孔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且与活动槽的内后壁固定连接。
7、进一步,所述宝塔形弹簧与滑动座均位于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支杆通过活动槽底部的矩形通孔延伸至活动槽的外部。
8、进一步,所述滑动座与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的内后壁上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螺纹槽。
9、进一步,所述支杆的前侧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螺纹孔,四个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四个螺纹孔并延伸至四个螺纹槽的内部,且与螺纹孔、螺纹槽螺纹连接。
10、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杆分别与两个横梁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左侧所述拼接块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右侧所述拼接块的左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合连接。
11、(三)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防撞横梁分体结构,通过设置滑动座和支杆,简化紧固螺栓的数量,并利用滑动座对支杆的包裹,降低连接所需要求,从而使得横梁块与前纵梁块之间的连接仅需两个紧固螺栓就能解决,大幅降低了防撞横梁的结构成本,减少了使用者拆装防撞横梁所需的时间成本和劳动量,进而方便了使用者的维护和拆装使用,增加了使用上的便捷性。
14、2、该防撞横梁分体结构,滑动座与活动槽的滑动连接,能够稳定将横梁块、支杆施加的震动、冲击传导给宝塔形弹簧来进行减震,从而保证防撞横梁的减震缓冲效果能稳定进行,避免了使用者的拆装维护对防撞横梁减震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两个拼接块之间的卡合联系,使两个横梁块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既方便了使用者的拆装作业,也降低了使用者的维护成本,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的拆装维护使用。
1.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前纵梁块(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纵梁块(1)的外表面连接有安装组件(2),所述安装组件(2)的底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横梁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02)的上下两内壁与连接块(201)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矩形通孔,两个所述前纵梁块(1)分别通过两个活动槽(202)顶部的矩形通孔延伸至活动槽(202)的内部,且与活动槽(202)的内后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宝塔形弹簧(203)与滑动座(204)均位于活动槽(202)的内部,所述支杆(205)通过活动槽(202)底部的矩形通孔延伸至活动槽(202)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204)与活动槽(20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204)的内后壁上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螺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05)的前侧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螺纹孔,四个所述紧固螺栓(206)分别穿过四个螺纹孔并延伸至四个螺纹槽的内部,且与螺纹孔、螺纹槽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横梁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杆(205)分别与两个横梁块(3)的顶部固定连接,左侧所述拼接块(207)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右侧所述拼接块(207)的左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