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13  5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回转窑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冶金行业开始采用回转窑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粉尘,主要是通过将粉尘加水造粒后送入回转窑,在窑内煅烧,煅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合理的利用高温烟气降低能耗至关重要。而冷态的球粒进入窑内会消耗大量的热源,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旨在通过烟气对回转窑球粒进行预热,从而降低生产能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包括内筒体以及套设于内筒体外部的外筒体,其中,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中空设置以供通入高温烟气,内筒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外筒体上开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内筒体的腔室中设置有缓冲板以及支撑筋板,支撑筋板与内筒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3、优选地,所述缓冲板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圆形板的下方支撑有多块第一支撑筋板。

4、优选地,所述圆形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多块第一支撑筋板,相邻两第一支撑筋板之间的间隙可供球粒物料通过。

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筋板与圆形板垂直设置。

6、优选地,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支撑筋板下方的多块错开设置第二支撑筋板,第二支撑筋板上安装有缓冲垫。

7、优选地,所述内筒体包括圆形管道结构的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以及位于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之间的主换热腔体,主换热腔体的纵向截面呈平行四边形。

8、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出料口、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上均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电动棒条阀和电动蝶阀。

9、优选地,所述内筒体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温度测量装置;所述烟气入口位于烟气出口的下方。

10、优选地,所述缓冲板顶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凸起。

11、优选地,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外筒体腔室连通的进气孔。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一方面充分利用回转窑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来对球粒物料进行预热,从而降低了球粒物料在煅烧过程的生产能耗。另外,本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通过设置缓冲板,可大幅度减少球粒粉尘在换热器内的破碎。本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以及容易实现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体以及套设于内筒体外部的外筒体,其中,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中空设置以供通入高温烟气,内筒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外筒体上开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内筒体的腔室中设置有缓冲板以及支撑筋板,支撑筋板与内筒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圆形板的下方支撑有多块第一支撑筋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多块第一支撑筋板,相邻两第一支撑筋板之间的间隙可供球粒物料通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板与圆形板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支撑筋板下方的多块错开设置第二支撑筋板,第二支撑筋板上安装有缓冲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包括圆形管道结构的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以及位于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之间的主换热腔体,主换热腔体的纵向截面呈平行四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出料口、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上均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电动棒条阀和电动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温度测量装置;所述烟气入口位于烟气出口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顶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凸起。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外筒体腔室连通的进气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包括内筒体以及套设于内筒体外部的外筒体,其中,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中空设置以供通入高温烟气,内筒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外筒体上开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内筒体的腔室中设置有缓冲板以及支撑筋板,支撑筋板与内筒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一方面充分利用回转窑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来对球粒物料进行预热,从而降低了球粒物料在煅烧过程的生产能耗。另外,本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通过设置缓冲板,可大幅度减少球粒粉尘在换热器内的破碎。本回转窑球粒物料换热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以及容易实现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翔,杨琳,向甘乾,程骞,谢军,杨业鹏,徐凯强,陈鑫,王强,李博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南方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3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3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