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放线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13  6


本发明涉及放线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放线机器人。


背景技术:

1、放线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进行线路布置和放线工作的机器人,是替代人工标记和测量的自动机器人,它利用gnss定位技术和智能集成软件,使标记和测量完全自主化,也可以在现场采集点。用户可以使用远程控制平板电脑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在平板电脑上,将工作可视化。

2、现有技术中,放线机器人上不具有效果好的安全防护结构,在监测到前方有物体或行人时,不能紧急制动,使得放线机器人与物体发生碰撞,并且在碰撞时不便于进行减震,使得放线机器人上的精密仪器容易发生损坏,放线机器人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放线机器人。

2、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放线机器人,包括:

4、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包括框架体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框架体底部,驱动组件包括导向轮和马达轮,导向轮位于机器人本体前进方向一端,马达轮背离导向轮设置;

5、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框架体上的控制盒、蓄电池和gnss接收机,gnss接收机与控制盒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6、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设置于框架体上的防撞组件和限位装置,防撞组件靠近导向轮设置,限位装置设置于马达轮一侧。

7、进一步地,防撞组件包括第一防撞架和连接第一防撞架两端的第二防撞架;

8、第一防撞架与第二防撞架铰接;

9、第一防撞架靠近框架体一侧设置有相垂直的阻尼弹簧;

10、阻尼弹簧背离第一防撞架一端通过连接件设置于框架体一侧。

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

12、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

13、第二连杆背离第一连杆一端铰接于第一防撞架;

14、第一连杆背离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框架体;

15、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靠近阻尼弹簧一侧设置有弹簧。

16、进一步地,框架体包括第一管架和第二管架;

17、第二管架位于第一管架内侧;

18、第一管架与第二管架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安装组件;

19、马达轮可转动安装于相靠近的两个安装组件之间。

20、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具有外部壳,外部壳位于安装组件背离马达轮一侧;

21、外部壳套设于马达轮的转轴上;

22、外部壳内的马达轮转轴上套设有齿轮;

23、外部壳内还设置有蜗轮;

24、蜗轮与齿轮啮合连接;

25、蜗轮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

26、蜗杆两端可转动暗转于;

27、外部壳外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外部壳且伸入端连接蜗杆。

28、进一步地,第一管架与第二管架背离导向轮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管与第二安装管;

29、第一安装管与第二安装管竖直且平行设置;

30、第一安装管与第二安装管之间设置有喷涂支架;

31、喷涂支架上设置有竖直的加长杆;

32、gnss接收机位于加长杆背离喷涂支架一端。

33、进一步地,控制盒上设置有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与控制盒电信号连接。

34、进一步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急停开关,急停开关与控制盒电信号连接。

35、进一步地,喷涂支架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喷涂罐,喷涂罐的喷嘴朝向背离gnss接收机一端设置。

36、更进一步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马达全站仪,马达全站仪与控制盒电信号连接,马达全站仪与蓄电池电连接。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8、通过设置的限位装置,当gnss接收机监测到前方有物体或行人时,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盒,控制盒控制限位装置对马达轮进行限位,当发生碰撞时,通过设置的防撞组件对自动放线机器人整体进行减震,避免自动放线机器人上的gnss接收机等精密仪器因碰撞而发生损坏,对自动放线机器人以及自身的各种仪器进行防护,使得自动放线机器人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39、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组件(4)包括第一防撞架(42)和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架(42)两端的第二防撞架(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45)与第二连杆(4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1)包括第一管架(101)和第二管架(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6)具有外部壳(61),所述外部壳(61)位于所述安装组件(105)背离马达轮(10)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架(101)与第二管架(102)背离所述导向轮(9)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管(103)与第二安装管(1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2)上设置有状态指示灯(13),所述状态指示灯(13)与所述控制盒(2)电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2)上还设置有急停开关(14),所述急停开关(14)与所述控制盒(2)电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支架(5)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喷涂罐(17),所述喷涂罐(17)的喷嘴朝向背离所述gnss接收机(11)一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动放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2)上还设置有马达全站仪(12),所述马达全站仪(12)与所述控制盒(2)电信号连接,所述马达全站仪(12)与所述蓄电池(3)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放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控制装置和安全防护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框架体上的控制盒、蓄电池和GNSS接收机,GNSS接收机与控制盒均与蓄电池电连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设置于框架体上的防撞组件和限位装置,防撞组件靠近导向轮设置,限位装置设置于马达轮一侧。通过设置的限位装置,当GNSS接收机监测到前方有物体或行人时,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盒,控制盒控制限位装置对马达轮进行限位,当发生碰撞时,通过设置的防撞组件对自动放线机器人整体进行减震,避免自动放线机器人上的GNSS接收机等精密仪器因碰撞而发生损坏,对自动放线机器人以及自身的各种仪器进行防护,使得自动放线机器人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刘菁,刘柯涵,刘浩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秦岭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3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