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13  4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注塑成型以其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注塑成型采用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其温度。在注塑加工时,需要先将注塑模具加热并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增加注塑液流动性,避免成型不佳。待注塑液充填完毕后,又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使得注塑液冷却成型。

2、现有技术中,水冷是注塑模具常用的冷却方式。如专利cn219214011u公开的一种冷却均匀的注塑模具,在注塑模具内设置导热管,利用流经导热管的冷却液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注塑模具开模取件以及脱模剂喷涂均会导致模具降温,因此在每次注塑前,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升温处理,而导热管内的冷却液会吸收部分热量,使得注塑模具升温效率降低,而不待注塑模具升温就开始注塑导致注塑液流动性无法达到较好的水平,尤其是一些流动性本身较差的注塑液材料影响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从而可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它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第二模、低温储存装置和高温储存装置;

3、所述第二模可水平移动后与所述第一模合模;所述第一模上开设有温控通道,所述温控通道由上至下蛇形布置,所述温控通道内有温控液,所述第一模上设有驱动泵以对所述温控通道内的温控液进行泵送,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和所述高温储存装置内储存有温度不同的温控液,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和所述高温储存装置可交替与所述温控通道的一端连通。

4、优选地,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内的储存腔,所述温控通道具有进液端,所述储存腔可与所述温控通道的进液端连通。

5、优选地,所述温控通道还包括出液端,所述出液端与所述储存腔连通。

6、优选地,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与所述第一模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模上开设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具有敞口的冷液端和热液端,所述连通腔的冷液端与所述储存箱连通,所述连通腔的热液端与所述储存腔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腔的一侧与所述温控通道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连通腔的冷液端以及热液端可交替开闭。

7、优选地,所述连通腔的冷液端和热液端均向内收缩呈锥型;还包括:

8、堵头,柱状,位于所述连通腔内,其两端均设有锥面,其两端可分别与所述连通腔的冷液端以及热液端相互贴合;以及

9、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堵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连通腔的冷液端以及所述储存箱后连接有电推杆。

10、优选地,还包括过渡腔,所述温控通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朝下设置,所述过渡腔位于所述温控通道的出液端下方、且与之连通,所述过渡腔的侧壁上开设过液孔和出液孔,所述出液孔高于所述过液孔,所述过液孔与所述储存腔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液孔外连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冷却管远离所述过渡腔的一端与所述储存箱连通。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驱动泵泵送高温储存装置内较高温度的温控液泵送至温控通道内,从而使得模具升温时更加效率。驱动泵还可泵送低温储存装置内交底温度的温控液进入到温控通道内,对模具进行降温冷却。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10)、第二模(20)、低温储存装置和高温储存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模(10)内的储存腔(12),所述温控通道(11)具有进液端(111),所述储存腔(12)可与所述温控通道(11)的进液端(111)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通道(11)还包括出液端(112),所述出液端(112)与所述储存腔(12)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包括储存箱(40),所述储存箱(40)与所述第一模(10)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模(10)上开设有连通腔(13),所述连通腔(13)具有敞口的冷液端(131)和热液端(132),所述连通腔(13)的冷液端(131)与所述储存箱(40)连通,所述连通腔(13)的热液端(132)与所述储存腔(12)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腔(13)的一侧与所述温控通道(11)的进液端(111)连通,所述连通腔(13)的冷液端(131)以及热液端(132)可交替开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13)的冷液端(131)和热液端(132)均向内收缩呈锥型;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腔(14),所述温控通道(11)的进液端(111)和出液端(112)均朝下设置,所述过渡腔(14)位于所述温控通道(11)的出液端(112)下方、且与之连通,所述过渡腔(14)的侧壁上开设过液孔(141)和出液孔(142),所述出液孔(142)高于所述过液孔(141),所述过液孔(141)与所述储存腔(12)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液孔(142)外连冷却管(80),所述冷却管(80)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81),所述冷却管(80)远离所述过渡腔(14)的一端与所述储存箱(40)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第二模、低温储存装置和高温储存装置;所述第二模可水平移动后与所述第一膜合模;所述第一模上开设有温控通道,所述温控通道由上至下蛇形布置,所述温控通道内有温控液,所述第一模上设有驱动泵以对所述温控通道内的温控液进行泵送,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和所述高温储存装置内储存有温度不同的温控液,所述低温储存装置和所述高温储存装置可交替与所述温控通道的一端连通。本技术通过驱动泵泵送高温储存装置内较高温度的温控液泵送至温控通道内,从而使得模具升温时更加效率。驱动泵还可泵送低温储存装置内交底温度的温控液进入到温控通道内,对模具进行降温冷却。

技术研发人员:贺兰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安汇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3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63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