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机器人交互,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1、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能够获得及时、便捷的心理支持,在此背景下,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
2、虽然机器人能够通过语音和文本与用户交流,但它们仍然存在情感理解和人性化表达方面的限制,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个性化服务和对个体需求的敏感度有限,通常缺乏足够的自适应性,无法根据个体的变化需求和进展调整服务,个性化服务的程度有限,未能充分适应用户的变化和发展。
3、2、通常缺乏对用户长期跟踪和持续关怀的能力,在心理健康领域,长期支持和跟踪对于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而当前未结合其长期跟踪情况进行服务模式优化,使得服务效果难以保障。
4、3、机器人服务调整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存在一定欠缺,当前未结合交互情况进行自动式服务调整,进而使得用户的交互真实性和交互体验感均难以保障,无法满足用户针对性服务需求,进而无法提高用户的心理服务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服务管理系统,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移动部件、影像部件、语音部件、电源部件、网络部件和信息接收处理部件,所述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服务数据存储库、服务分析终端、服务更正终端和服务反馈终端。
3、所述服务数据存储库用于存储当前设定心理服务模式和当前设定的服务指标,存储各服务模式的启动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区间,并存储当前累计服务数据,当前累计服务数据包括各累计服务日的ⅰ类服务次数以及对应各次ⅰ类服务时的记录服务时长、记录服务对话文本和记录服务图像集。
4、所述服务分析终端用于根据当前累计服务数据进行服务质量分析和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得到当前服务质量评价指数和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结果。
5、所述服务更正终端用于当当前服务质量评价指数低于设定值或者当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结果为更正时,确认更正服务指标和确认更正心理服务模式,并进行对应更正。
6、所述服务反馈终端用于将当前服务质量评价指数反馈至服务机器人的运维管理人员。
7、优选地,所述影像部件由触摸显示屏和摄像头组成,摄像头用于进行服务图像采集。
8、所述语音部件由拾音器和语音播报器组成。
9、所述电源部件由蓄电池、充电装置和整流器组成。
10、所述网络部件由网络接收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组成,所述机器人主体通过信号发射单元与通信基站连接,并通过网络接收单元对反馈信号进行接收。
11、优选地,所述移动部件、影像部件、语音部件、电源部件、网络部件均与信息接收处理部件电性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进行服务质量分析,包括:从当前累计服务数据中提取各累计服务日对应各次ⅰ类服务时的记录服务时长,通过均值计算出各累计服务日的平均服务时长。
13、将服务时长大于设定有效服务时长的ⅰ类服务记为有效服务,统计各累计服务日的有效服务次数,将有效服务次数与ⅰ类服务次数的比值作为服务完成比,据此统计时间层面服务有效度β时。
14、从当前累计服务数据中提取各累计服务日对应各次ⅰ类服务时的记录服务图像集,整合得到各累计服务日的综合记录服务图像集。
15、将各累计服务日的综合记录服务图像集与各情绪特征对应的参照图像集进行匹配对比,据此统计综合ⅰ类服务记录服务图像集中各情绪特征对应的记录服务图像数目,进而从中筛选出情绪特征a对应的记录服务图像数目。
16、将情绪特征a对应的记录服务图像数目与综合记录服务图像集的记录服务图像数目的比值作为目标情绪图像比。
17、将目标情绪图像比大于适宜图像比的累计服务日作为目标服务日,统计目标服务日数。
18、若将情绪层面服务有效度记为反之将目标服务日数与累计服务日数的比值记为k目,同时将各目标服务日内的目标情绪图像比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19、提取最低目标情绪图像比和最高目标图像比所处排序位置,通过服务吻合评估规则评估得到情绪服务吻合度μ,进而统计情绪层面服务有效度,μ′为设定参照情绪服务吻合度,以此得到情绪层面服务有效度β情,β情取值为或者
20、统计当前服务质量评价指数λ服,β′时、β′情分别设定参照的时间层面、情绪层面的服务有效度,λ0、λ1分别为设定参照时间层面、情绪层面服务有效度对应时间服务质量评价指数。
21、优选地,所述统计时间层面服务有效度,包括:以日期为横坐标,以平均服务时长为纵坐标,构建服务时长变化曲线,并从中进行波动点数目提取,记为m0,同时根据设定有效服务时长,在服务时长变化曲线中构建参照线。
22、从服务时长变化曲线中筛选出位于参照线上方的曲线段总长l有,并将位于参照线上方的曲线段作为有效曲线段,据此设定服务评估干扰因子ε。
23、从各累计服务日的服务完成比中筛选出服务完成比为1的各累计服务日,记为各完成服务日,将各完成服务日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将排序第一位的服务日记为t0。
24、从各累计服务日中过滤出各完成服务日,将过滤后剩余的各累计服务日作为各差异服务日。
25、将各差异服务日和各完成服务日分别在时间数轴上进行标注,得到各完成服务日之间间隔的差异服务日数目,并通过均值计算得到平均间隔服务日数目r差。
26、统计时间层面服务有效度β时,r累为累计服务日数,l变为服务时长变化曲线长度,t′0为设定参照起始完成累计服务日,δt0为设定完成服务间隔天数,表示向上取整符号。
27、优选地,所述服务吻合评估规则的具体评估过程为:将最低目标情绪图像比所处排序位置记为位置b,将最高目标情绪图像比所处排序位置记为位置c。
28、若位置b为第一位,则将情绪服务偏差日数记为0,若位置b不为第一位,将位置b所属目标服务日和排序第一位置所属目标服务日之间的间隔天数作为情绪服务偏差日数,记为d0。
29、若位置c在排序中间位置之前,将位置c所属目标服务日与排序中间位置所属目标服务日之间的间隔天数作为情绪服务偏差日数,记为d1。
30、若位置c在排序中间位之后且为非末位位置,将位置c所属目标服务日与排序末位位置所属目标服务日之间的间隔天数作为情绪服务偏差日数,记为d2。
31、若位置c为末位,则将情绪服务偏差日数记为0,以此得到情绪服务偏差日数目p,p取值为0或者
32、将各目标服务日的目标情绪图像比记为(k图)r,r为目标服务日编号,r=1,2,......u,统计情绪服务吻合度μ,u为目标服务日数,δk图为设定适宜增长目标情绪图像比,(k图)r+1为第r+1个服务日的目标情绪图像比,为向下取整符号。
33、优选地,所述进行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包括:根据所述情绪层面服务有效度,统计情绪服务质量评价指数,并作为当前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记为指标e。
34、从服务数据存储库中筛选出当前设定心理服务模式的启动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区间,作为目标评估指标区间。
35、若指标e位于目标评估指标区间内,将维持作为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结果,若指标e超出目标评估指标区间,将更正作为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结果。
36、优选地,所述确认更正服务指标,包括:提取时间层面服务有效度β时,若β时<β′时,判断服务指标中的服务时间指标需要更正。
37、从当前设定的服务指标中筛选出当前设定服务时间指标,进而提取当前设定ⅰ类服务次数f0,确认更正ⅰ类服务次数f更,δβ′时为设定参照偏差时间层面服务有效度,f增为设定单位服务有效度比对应增加ⅰ类服务次数,f适为设定的适宜单日上限服务次数。
38、从当前设定的服务指标中筛选出当前服务语库中各类话题的设定交互文本条数yi,i表示话题类目编号,i=1,2,......n。
39、根据各累计服务日对应各次ⅰ类服务时的记录服务对话文本,解析所述记录服务对话文本,得到各类话题的交互偏向度ψi。
40、确认各类话题的更正交互文本条数(y更)i,ψ′为设定参照交互偏向度,y0为设定单位交互偏向度偏差对应补偿交互文本条数,进而将f更和(y更)i作为更正服务指标。
41、优选地,所述解析所述记录服务对话文本,包括:从各累计服务日对应各次ⅰ类服务时的记录服务对话文本中定位出各目标服务日对应各次ⅰ类服务时的记录服务对话文本,进而从中筛选出各对话语句的所属话题类目标签,据此确认各目标服务日对应各类话题的对话语句数目hri。
42、统计各类话题的交互偏向度ψi,
43、优选地,所述确认更正心理服务模式,包括:将指标e与服务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各服务模式的启动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区间进行对比,若指标e位于某服务模式的启动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区间内,将该服务模式作为更正服务模式。
4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根据心理服务机器人当前累计服务数据从时间和情绪两个维度进行服务质量分析,并结合服务质量分析结果进行服务质量分析和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以及确认更正服务指标和确认更正心理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当前心理服务机器人在情感理解和个性化表达方面存在的限制,进而解决了当前心理服务机器人缺乏足够适应性的问题,提升了心理服务机器人对个性化服务和个体需求的敏感度,从而能够根据用户个体的变化需求和服务进展进行对应服务调整,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并且还充分适应了用户的变化和发展,确保了服务的适配性和贴合性。
45、(2)本发明通过对心理服务机器人的服务数据进行记录,并根据其长期服务数据确认更正服务指标和更正心理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缺乏用户长期跟踪和持续关怀的能力问题,充分结合了心理服务机器人的长期服务情况进行服务模式优化,进而提高了心理服务机器人的服务效果和服务保障。
46、(3)本发明通过根据服务质量分析结果以及记录服务对话文本,确认更正ⅰ类服务次数和各类话题的更正交互文本条数,实现了心理服务机器人的针对性服务,同时也确保了心理服务机器人服务调整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弥补了当前未结合交互情况进行自动式服务调整的欠缺,进而保障了用户交互的真实性和交互体验感,并且还满足了用户针对性服务需求,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心理服务体验。
1.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服务管理系统,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移动部件、影像部件、语音部件、电源部件、网络部件和信息接收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服务数据存储库、服务分析终端、服务更正终端和服务反馈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部件由触摸显示屏和摄像头组成,摄像头用于进行服务图像采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影像部件、语音部件、电源部件、网络部件均与信息接收处理部件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服务质量分析,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时间层面服务有效度,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吻合评估规则的具体评估过程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心理服务模式更正评定,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更正服务指标,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记录服务对话文本,包括: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心理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更正心理服务模式,包括:将指标e与服务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各服务模式的启动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区间进行对比,若指标e位于某服务模式的启动触发心理服务评估指标区间内,将该服务模式作为更正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