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具体地,涉及一种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表面粗糙度检测工作中,当前检测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三维扫描法操作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局限于工作场地;测深尺法精度有限,且人工操作与读取数据误差较大。
2、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确保精度与成本的前提下,亟需一种拟采用阵列式的位移测针进行一个检测测区的数据采集并自动进行混凝土粗糙度各项指标的精确计算,从而有效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效率与质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与普遍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4、其中,上半部分包括:若干个位移测针1、底部基准板2、测针调整单元3、数据采集处理单元4、转移提手5、滑动槽口31;
5、下半部分包括:调零与底部密封单元6;
6、位移测针1阵列式双排均匀排布于上半部分;
7、底部基准板2设置在上半部分的底层,用于配合位移测针1的调零与基准定位;
8、测针调整单元3设置在上半部分的侧端,且与位移测针1连接沿滑动槽口31横向移动;
9、数据采集处理单元4与位移测针1连接;
10、转移提手5设置在上半部分的两侧端。
11、优选地,所述位移测针1为接触式位移计,量程为20mm,测量精度为0.01mm,所述位移测针1的数量为18个,分为两排,每排数量相等,纵横向间距均为50mm,每个位移测针1与底部基准板2的间距均为25mm。
12、优选地,所述底部基准板2为多孔基准板,尺寸为450mm×100mm,内部测区大小为400mm×50mm。
13、优选地,所述测针调整单元3连接位移测针1,且沿滑动槽口31横向移动。
14、优选地,所述滑动槽口31为位移测针1移动的滑槽。
15、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4与所述若干个位移测针1均相连接,用于位移测针1的数据处理,计算得到粗糙度各项指标。
16、优选地,所述转移提手5用于数据测量时装置的移位调整。
17、优选地,所述调零与底部密封单元6用于测量前的调零调整,同时粗糙度测量完毕后用于密封整体装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利用阵列式排布的位移测针与基准板组合,实现多个测点混凝土表面的凹凸度同时测量,所涉及的数据采集处理单元能一次性采集到单个测区数据并自动计算各项粗糙度判定指标,具有操作便捷、高效的显著优势。
20、(2)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进行测试,利用测针调整单元进行两排位移测针的间距调整,以满足不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表面拉槽间距的要求。
21、(3)本实用新型加设数据采集处理单元,该单元具有软件编程计算能力,用于进行位移测针的数据处理,实现快速得到测区范围内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各项指标。
1.一种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针(1)为接触式位移计,量程为20mm,测量精度为0.01mm,所述位移测针(1)的数量为18个,分为两排,每排数量相等,纵横向间距均为50mm,每个位移测针(1)与底部基准板(2)的间距均为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准板(2)为多孔基准板,尺寸为450mm×100mm,内部测区大小为400mm×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针调整单元(3)连接位移测针(1),且沿滑动槽口(31)横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口(31)为位移测针(1)移动的滑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4)与所述若干个位移测针(1)均相连接,用于位移测针(1)的数据处理,计算得到粗糙度各项指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提手(5)用于数据测量时装置的移位调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基准板混凝土粗糙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零与底部密封单元(6)用于测量前的调零调整,同时粗糙度测量完毕后用于密封整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