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翼子板总成,具体为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
背景技术:
1、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因旧式车身上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按照安装位置又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必须要保证前轮转动及跳动时的最大极限空间。
2、现有技术中的翼子板总成在生产时,将钢板或铝合金等材料通过冲压模具加工成翼子板的形状,冲压时产生的压痕的位置抗压能力较弱,强度较低;现有技术中的翼子板总成直接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车身上,长时间的颠簸,螺栓容易松动。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具备加强筋,提高翼子板总成的强度,提高抗压防撞的能力,且翼子板总成安装更加稳定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包括翼子板总成,所述翼子板总成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冲压痕与第二冲压痕,所述翼子板总成的外壁安装有耳板连接件,所述翼子板总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且所述耳板连接件包括耳板本体、安装孔、限位环体与硅胶环体,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与翼子板总成的内壁之间均为焊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第一冲压痕与第二冲压痕之间。
6、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固定在第一冲压痕远离第一加强筋的一端。
7、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筋固定在第一冲压痕远离第二冲压痕的一端。
8、优选的,所述耳板本体的一端外表面与翼子板总成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开设于耳板本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环体位于安装孔的下部,且所述限位环体的上端外表面与耳板本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硅胶环体套接于限位环体的外壁,且所述硅胶环体下端外表面距耳板本体下端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限位环体下端外表面距耳板本体下端外表面之间的间距。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安装在翼子板总成内壁第一冲压痕与第二冲压痕的位置,提高翼子板总成的强度,提高抗压防撞的能力。
13、2、该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通过设置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固定在第一冲压痕的位置,第三加强筋固定在第二冲压痕的位置,进一步提高抗压防撞的能力。
14、3、该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设置的耳板连接件,在翼子板总成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车身上时,硅胶环体被压在耳板本体与车身之间,可以消除螺栓在安装时的松动,提高翼子板总成安装的稳定性。
1.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包括翼子板总成(1),所述翼子板总成(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冲压痕(3)与第二冲压痕(4),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总成(1)的外壁安装有耳板连接件(2),所述翼子板总成(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与第三加强筋(7),且所述耳板连接件(2)包括耳板本体(8)、安装孔(9)、限位环体(10)与硅胶环体(11),所述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与翼子板总成(1)的内壁之间均为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5)连接在第一冲压痕(3)与第二冲压痕(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6)固定在第一冲压痕(3)远离第一加强筋(5)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筋(7)固定在第一冲压痕(3)远离第二冲压痕(4)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本体(8)的一端外表面与翼子板总成(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9)开设于耳板本体(8)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环体(10)位于安装孔(9)的下部,且所述限位环体(10)的上端外表面与耳板本体(8)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压防撞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环体(11)套接于限位环体(10)的外壁,且所述硅胶环体(11)下端外表面距耳板本体(8)下端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限位环体(10)下端外表面距耳板本体(8)下端外表面之间的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