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7-01  6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具体涉及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


背景技术:

1、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风能使用清洁且成本较低,具有开发范围广、安全、能源永不耗竭等优势。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风速大、湍流度低、不占耕地等优势。

2、海上风电产生的电能通过海缆进行输送消纳,受海流影响,海缆会出现裸漏情况,远离航线的部位为节省施工难度和施工费用,多采用海面上放缆的施工方法,这导致海缆会有部分裸露在海床上,而海缆裸露在海床上的部分极易受到海流的冲刷,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埋入海床中的海缆可能会因海流的冲刷而露出,极易导致海缆因被冲刷而裸漏损坏。

3、因此,亟需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以能够较好地避免海缆受冲刷,从而更好地保护海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包括:

3、主体,所述主体为弧形,且所述主体可沿海缆的周向覆盖部分所述海缆;

4、行走机构和行走铲,所述行走机构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行走铲固定于所述行走机构的端部,所述行走铲用于伸入海床中;

5、在第一状态下,所述主体沿海缆的周向覆盖所述海缆的第一部分,且所述行走机构收缩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6、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行走机构从所述主体的内部伸出并沿海缆的周向覆盖所述海缆的第二部分,所述行走铲伸入海缆下方的海床中;

7、所述海缆防冲刷结构可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8、可选地,海缆防冲刷结构还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行走铲;

9、在第一状态下,当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主体向下的位移时,所述行走机构从所述主体的内部伸出;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大于第一阈值的压力时,所述行走机构停止伸出,以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10、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

11、所述第一行走单元和所述第二行走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

12、可选地,所述海缆的第一部分对应的海缆的圆心角为180°;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分别对应的海缆的最大圆心角为90°;

13、当所述行走机构完全从所述主体内伸出时,所述行走机构、所述主体共同构成套设于海缆外侧的环形结构。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行走单元和所述第二行走单元均包括伸缩梁、行走齿轮和电机;

15、所述伸缩梁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有行走齿轮,第二端固定所述行走铲;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所述行走齿轮;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行走齿轮对应的齿轮轨道;

16、在电机驱动所述行走齿轮旋转时,所述行走齿轮沿所述齿轮轨道移动,以将所述伸缩梁伸出至所述主体的外部。

17、可选地,在第三状态下,所述行走机构完全从所述主体内伸出并达到预设时间后,所述行走机构收缩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18、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外侧防护层和内侧防护层;所述外侧防护层位于所述内侧防护层的外侧,且所述外侧防护层和所述内侧防护层之间形成弧形的容纳腔;

19、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20、可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所述齿轮轨道。

21、可选地,所述外侧防护层和内侧防护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2、可选地,所述主体的长度为2m-6m。

23、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2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主体沿海缆的周向覆盖海缆的第一部分,且行走机构收缩于主体的内部;在第二状态下,行走机构从主体的内部伸出并沿海缆的周向覆盖海缆的第二部分,行走铲伸入海缆下方的海床中。

25、因此,当海缆有部分裸露在海床上,主体能够覆盖在裸露的部分以较好地保护海缆;当海浪继续冲刷海缆使得海缆的下方形成冲坑时,行走机构从主体内部伸出以覆盖在再次裸露的部分海缆上,以进一步保护海缆。可见,该海缆防冲刷结构较好地实现了海缆的防冲刷和防锚害,从而能够有效地延长海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行走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的第一部分对应的海缆的圆心角为180°;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分别对应的海缆的最大圆心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单元和所述第二行走单元均包括伸缩梁、行走齿轮和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外侧防护层和内侧防护层;所述外侧防护层位于所述内侧防护层的外侧,且所述外侧防护层和所述内侧防护层之间形成弧形的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所述齿轮轨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防护层和内侧防护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防冲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长度为2m-6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缆防冲刷结构,包括主体、行走机构和行走铲;所述主体为弧形,且所述主体可沿海缆的周向覆盖部分所述海缆;所述行走机构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行走铲固定于所述行走机构的端部,所述行走铲用于伸入海床中;在第一状态下,所述主体沿海缆的周向覆盖所述海缆的第一部分,且所述行走机构收缩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行走机构从所述主体的内部伸出并沿海缆的周向覆盖所述海缆的第二部分,所述行走铲伸入海缆下方的海床中;所述海缆防冲刷结构可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设计合理,能够较好地实现海缆的防冲刷和防锚害,从而很好地确保了海缆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昊,邱旭,南明军,马宏怡,张红波,闫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8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