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内的管道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30  6


本技术涉及管道搬运技术,具体为地下管廊内的管道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1、城市的建设存在大量地下管廊工程,管廊在不同位置可能出现不同的高度,这导致管廊存在大量的台阶段(斜坡段);此外,管廊本身空间较小,在机电支架安装完成后,导致共同沟中可操作空间狭小,而管道的架设又是管廊内的主要施工内容,由于无法使用搬运设备,当前只能由人工件管道搬运至需要的施工段,这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需要各人员密切配合以克服台阶段(斜坡段)的障碍,因此效率极低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地下管廊内高低差的传送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够安全、高效地对各种管道进行提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管廊内的管道提升装置,该管道提升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轨道,传送轨道向下延伸至下平台上方,向上延伸至上平台上方,且通过若干长短不一的支撑架固定在廊道内;传送轨道的中部区域为传送通道,传送通道下部沿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滚轮,且滚轮的轮轴横向垂直于传送轨道,在将管道放置在传送通道后,管道下部压在滚轮上。该管道提升装置具有设置在上平台上的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以及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推送小车,其中推送小车用于顶触管道的后端,所述第一牵引装置牵引所述推送小车,第二牵引装置通过夹持机构连接被传送的管道的前端。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送轨道提供下部具有滚轮的传送通道,在将管道放在传送通道后,只需沿着传送轨道向上拉动便可以将管道从下平台运输到上平台上;本方案提供了两个牵引装置,其中第一牵引装置连接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推送小车,该推送小车从后端顶触管道,防止管道下滑,设置的第二牵引装置则牵引管道的前端,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共同作用,从而将管道从下部移动至上部,再由人工进行转运。该装置的使用可以克服台阶的阻碍,保证施工安全,且可以有效提高管道提升的效率。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滚轮为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且左右对称的回转体,在将管道放置在传送通道后,管道在滚轮的作用下自动居中,既可以避免管道被提升过程中碰撞传送轨道,又可以避免管道滚动,确保提升过程安全、平稳地进行。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送轨道分为两部分,包括第一传送轨道和第二传送轨道,其中第二传送轨道位于上平台的上方,其与第一传送轨道相邻的一端铰接安装,且整个第二传送轨道能够围绕铰接轴从倾斜位置向下偏转至与上平台平行。当管道的大部分被提升至第二传送轨道上后,通过向下偏转第二传送轨道可以降低管道的高度,从而更有利于人工转移管道。

6、对于设置第一传送轨道和第二传送轨道的情况,优选在第二传送轨道的后部设置保险绳,且在保险绳的端部设置挂钩。在下放第二传送轨道前,使用挂钩钩住管道的末端,防止管道脱离推送小车后下滑,从而避免在下放第二传送轨道时出现意外。

7、对于第二传送轨道的偏转,优选该管道提升装置还包括第三牵引装置,该第三牵引装置牵引第二传送轨道的前端,并控制第二传送轨道围绕铰接轴向上或向下偏转,便于安全操控。

8、作为优选方案,传送轨道的上部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小车轨道;所述推送小车通过四个轮子卡装在两侧的小车轨道之间,且在推送小车上设置正对传送通道的推板,被提升的管道的末端顶触该推板。优选在推送小车的两侧安装限位轮,且限位轮的顶部顶触小车轨道的背面,从而避免推送小车脱离小车轨道。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中心轴,在中心轴的前部活动套装仅能绕中心轴转动的外套管,中心轴的末端为螺纹段,并安装螺纹套;在所述螺纹套上呈辐射状铰接n个支撑臂a,其中n≥3,在外套管上呈辐射状铰接n个支撑臂b,支撑臂b的上端为接触头,且支撑臂a的上端铰接支撑臂b的上部。通过转动中心轴,螺纹套相对于螺纹段转动,从而改变支撑臂b的倾斜角度,因此该夹持机构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口径的管道,且夹持机构位于管道内部,不会碰触传送轨道。

10、作为优选方案,在外套管上设置垂直于中心轴的限位杆,该限位杆的两端压在管道的边缘,其可以对整个夹持机构进行定位,同时,在转动中心轴时可以手握限位杆。



技术特征:

1.地下管廊内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轨道,传送轨道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台阶上方,且其向下延伸至下平台上方,向上延伸至上平台上方;传送轨道的中部区域为传送通道,传送通道下部沿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滚轮,且滚轮的轮轴横向垂直于传送轨道;该管道提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推送小车;该管道提升装置具有设置在上平台上的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其中第一牵引装置牵引所述推送小车,第二牵引装置通过夹持机构连接被传送的管道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且左右对称的回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轨道分为两部分,包括第一传送轨道和第二传送轨道,其中第二传送轨道位于上平台的上方,其与第一传送轨道相邻的一端铰接安装,且整个第二传送轨道能够围绕铰接轴向下偏转至与上平台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传送轨道的后部设置保险绳,且在保险绳的端部设置挂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道提升装置还包括第三牵引装置,该第三牵引装置牵引第二传送轨道的前端,并控制第二传送轨道围绕铰接轴向上或向下偏转。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轨道的上部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小车轨道;所述推送小车通过四个轮子卡装在两侧的小车轨道之间,且在推送小车上设置正对传送通道的推板,被提升的管道的末端顶触该推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推送小车的两侧安装限位轮,且限位轮的顶部顶触小车轨道的背面。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中心轴,在中心轴的前部活动套装仅能绕中心轴转动的外套管,中心轴的后部为螺纹段,并安装螺纹套;在所述螺纹套上呈辐射状铰接n个支撑臂a,其中n≥3,在外套管上呈辐射状铰接n个支撑臂b,支撑臂b的上端为接触头,且支撑臂a的上端铰接支撑臂b的上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套管上设置垂直于中心轴的限位杆,该限位杆的两端压在管道的边缘。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管道搬运技术,具体为地下管廊内的管道提升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轨道,传送轨道的中部区域为传送通道,传送通道下部沿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滚轮,且滚轮的轮轴横向垂直于传送轨道;该管道提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推送小车;本方案提供了两个牵引管道移动的装置,其中第一牵引装置连接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推送小车,该推送小车从后端顶触管道,防止管道下滑,设置的第二牵引装置则牵引管道的前端,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共同作用,从而将管道从下部移动至上部,再由人工进行转运。该装置的使用可以克服台阶的阻碍,保证施工安全,且可以有效提高管廊内管道的提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张恒,吴振军,李佳佳,刘帅,刘汇东,褚少龙,韩学标,李晨晨,糟旭东,李梁,蔡宗德,卜凡勇,许攀,袁龙,汪伟,赵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01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8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