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外科患者转运担架。
背景技术:
1、担架是一种抬送转运外科伤病员的用具,传统的担架采用木、竹、金属等做架子,中间绷上帆布或绳子,形状像一个简易的床,便于患者躺卧。
2、现有的担架主要包括两根金属材质的支撑杆以及两根支撑杆之间设置的承托布。使用时,将两根支撑杆分开,将承托布展开,以供患者躺卧;收拢时,将两根支撑杆靠拢,并将承托布收卷起来。现有担架的两个支撑杆不能收折,支撑杆的长度普遍为2m~3m,不便于收纳存放,不便于用车载运。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科患者转运担架,该担架为组装结构,便于拆装,拆分后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存放,便于用车载运。
2、所述的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包括两根支撑套管,每根所述支撑套管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右端与支撑套管的左端可拆装式连接,每根支撑套管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左端与支撑套管的右端可拆装式连接;
3、两根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承托布,两根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承托布,两根支撑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三承托布。
4、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支撑套管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支撑脚架。
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脚架均包括第一管箍,第一管箍卡箍固定在支撑套管上;第一管箍的底端焊接固定有螺杆,螺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的底端焊接固定有支撑垫板。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和每个第二支撑杆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二管箍,四个第二管箍与四个支撑脚架一一相对,且第二管箍的底端与螺纹套筒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斜拉杆,斜拉杆的一端与第二管箍的底端铰接,其另一端与螺纹套筒的侧壁铰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与支撑套管的左端套接,且第一支撑杆的右端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限位环,第二支撑杆的左端与支撑套管的右端套接,且第二支撑杆的左端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限位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托布的右端与第三承托布的左端搭接,且第一承托布与第三承托布之间搭接段通过魔术贴可拆装式连接,第二承托布的左端与第三承托布的右端搭接,且第二承托布与第三承托布之间搭接段通过魔术贴可拆装式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该担架由支撑套管、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承托布、第二承托布和第三承托布组装而成,组装成型后能用于转运外科患者,其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均方便,拆分后的该担架整体长度变小,减小了空间占用,能便于收纳存放,能便于用车载运。
1.一种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包括两根支撑套管(1),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撑套管(1)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且第一支撑杆(2)的右端与支撑套管(1)的左端可拆装式连接,每根支撑套管(1)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7),且第二支撑杆(7)的左端与支撑套管(1)的右端可拆装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撑套管(1)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支撑脚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脚架(6)均包括第一管箍(6.1),第一管箍(6.1)卡箍固定在支撑套管(1)上;第一管箍(6.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螺杆(6.4),螺杆(6.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6.2),螺纹套筒(6.2)的底端焊接固定有支撑垫板(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右端和每个第二支撑杆(7)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二管箍(9),四个第二管箍(9)与四个支撑脚架(6)一一相对,且第二管箍(9)的底端与螺纹套筒(6.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斜拉杆(11),斜拉杆(11)的一端与第二管箍(9)的底端铰接,其另一端与螺纹套筒(6.2)的侧壁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右端与支撑套管(1)的左端套接,且第一支撑杆(2)的右端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限位环(10),第二支撑杆(7)的左端与支撑套管(1)的右端套接,且第二支撑杆(7)的左端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限位环(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患者转运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布(4)的右端与第三承托布(5)的左端搭接,且第一承托布(4)与第三承托布(5)之间搭接段通过魔术贴(12)可拆装式连接,第二承托布(8)的左端与第三承托布(5)的右端搭接,且第二承托布(8)与第三承托布(5)之间搭接段通过魔术贴(12)可拆装式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