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引器

专利检索2025-06-22  11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吸引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甲状腺外科相关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其中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甲状腺外科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性手术以及腔镜手术等。虽然腔镜手术技术具有微创等优势,但操作复杂、学习曲线短等缺陷,而开放手术具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手术效率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仍然被各级医院的甲状腺外科医生广泛使用,目前仍是甲状腺外科的最主要手术方式。尤其是腔镜无法处理的复杂、困难的手术,开放手术更加无可替代。开放甲状腺手术切口以颈部弧形切口最为常见,因其特殊的手术部位以及切口的大小与术后瘢痕息息相关,较大的手术瘢痕对病人颈部美观度、病人心理等均造成不利的影响。

2、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对减少创伤以及手术后外观美的要求,开放甲状腺手术也不断的改进,其中小切口微创手术被大多数外科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然而小切口手术时因其操作视野更加狭小,暴露欠充分,则需要各类辅助器械已实现视野最佳化。其中,吸引器是用于对手术区域附近的积血、积液等物进行排除以避免对手术区域造成掩埋遮挡。拉钩适用于对手术附近的周围组织进行牵拉以暴露更广的视野。

3、现有技术中,一方面吸引器和拉钩是分开独立使用的,因此在进行小切口微创手术时,由于受到术时切口区域较小因素的影响,需要频繁更换吸引器和拉钩辅助器械,大大增加了手术中相关组织器官损伤以及大出血的风险,如出现相关并发症,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安全隐患,同时也为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带来极差的体验。另一方面,现有的吸引器在小切口微创手术中使用时,会受到手术区域周围组织的压迫导致吸引器的吸液口极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引器,增设的空套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周围组织对吸引器进液孔造成堵塞的问题,且利用空套作为第一钩头与所述管体构成第一拉钩能够实现专科拉钩的功能,避免了需要频繁更换吸引器和拉钩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引器,包括一端端部设置有吸引头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上且将所述吸引头包裹的空套,以及与所述管体另一端连接的手柄;

3、所述空套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上且为半球状结构的腔套,设置在所述腔套下端的封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封底下端的底块;所述底块由半球形结构切割而成;

4、所述腔套与所述封底构成包裹所述吸引头的空腔体;

5、所述腔套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块,腔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吸引头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6、所述空套作为第一钩头与所述管体构成第一拉钩。

7、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头为球状结构或半球状结构。

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分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底块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螺纹圈组。

10、进一步地,所述空套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上;

11、所述管体包括连接管,以及并列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的吸引管、第一牵引管;所述吸引头设置在所述吸引管的端部;

12、所述腔套卡接在所述连接管端部,所述底块设置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上设置有牵引绳,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第一牵引装置,所述牵引绳贯穿所述第一牵引管缠绕在所述第一牵引装置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手柄内部的线轴,以及与所述线轴同轴转动且螺纹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一调节螺栓。

14、进一步地,所述腔套内设置有格挡片,所述格挡片将空腔体分割成前腔、后腔;所述吸引头位于所述后腔内;

15、所述前腔内设置有第二钩头,且前腔前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手柄内部设置有第二牵引装置;第二牵引装置通过连接钢丝与所述第二钩头连接;连接钢丝一端依次贯穿连接管、吸引头、后腔与第二钩头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螺杆,螺纹设置在所述螺杆且开设有限位孔的移动块,设置在所述手柄内且穿过所述限位孔的限位架,以及与所述螺杆同轴转动且螺纹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连接钢丝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丝与所述第二钩头通过密封套件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格挡片上的胶囊袋,设置在所述胶囊袋内的连接杆,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胶囊袋外侧壁两侧且与所述连接杆两端一一对应的卡座;所述第二钩头、钢丝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卡座上。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使用前,将管体远离吸引头的一端与外部电动吸引器设备连接;使用时,利用第一拉钩中的空套作为第一钩头在进行开放甲状腺手术时对手术周围组织进行牵拉以保证术时视野,同时,利用外部电动吸引器设备对管体提供负压,利用吸引头将术中出血进行吸引,其中,利用空腔体能够有效的避免吸引头与手术周围组织隔开,以保证吸液通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利用空套的结构配合管体构成第一拉钩具备专科拉钩的功能,可对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进行有效的牵拉,同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利用凸块将腔套外表面与手术周围组织进行有效的隔离保护,进而避免手术周围组织与腔套外表面紧密接触导致对第一通孔造成堵塞,有效的避免了手术周围组织会对吸引器造成排液受阻的问题,也避免了手术误损伤正常组织或器官。

22、2、本实用新型提可同时进行吸液操作和牵拉操作,在术区出血时无需频繁更换吸引器和拉钩,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吸引器,包括:一端端部设置有吸引头(10)的管体(1),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且将所述吸引头(10)包裹的空套(2),以及与所述管体(1)另一端连接的手柄(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10)为球状结构或半球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12)一一对应分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凸块(211)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23)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螺纹圈组(2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套(2)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装置(31)包括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手柄(3)内部的线轴(311),以及与所述线轴(311)同轴转动且螺纹设置在所述手柄(3)上的第一调节螺栓(3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套(21)内设置有格挡片(210),所述格挡片(210)将空腔体(20)分割成前腔(201)、后腔(202);所述吸引头(10)位于所述后腔(202)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装置(32)包括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手柄(3)内的螺杆(321),螺纹设置在所述螺杆(321)且开设有限位孔(3220)的移动块(322),设置在所述手柄(3)内且穿过所述限位孔(3220)的限位架(323),以及与所述螺杆(321)同轴转动且螺纹设置在所述手柄(3)上的第二调节螺栓(324);所述连接钢丝(320)设置在所述移动块(322)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丝(320)与所述第二钩头(200)通过密封套件(4)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格挡片(210)上的胶囊袋(41),设置在所述胶囊袋(41)内的连接杆(42),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胶囊袋(41)外侧壁两侧且与所述连接杆(42)两端一一对应的卡座(43);所述第二钩头(200)、钢丝(32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卡座(43)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吸引器,包括一端端部设置有吸引头的管体,设置在管体上且将吸引头包裹的空套,以及与管体另一端连接的手柄;空套包括设置在管体上且为半球状结构的腔套,设置在腔套下端的封底,以及设置在封底下端的底块;底块由半球形结构切割而成;空套作为第一钩头与管体构成第一拉钩;本技术利用空套的结构配合管体具备专科拉钩的功能,可进行牵拉,同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利用凸块将腔套外表面与手术周围组织进行有效的隔离保护,进而避免手术周围组织与腔套外表面紧密接触导致对第一通孔造成堵塞,有效的避免了手术周围组织会对吸引器造成排液受阻的问题,也避免了手术误损伤正常组织或器官。

技术研发人员:吉华文,吴斐,周翔宇,王雪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5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