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穿孔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20  8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穿孔器。


背景技术:

1、一次性穿孔器可使用于各种穿刺活检场景中。目前使用一次性穿孔器在进行穿孔时,针鞘与针芯一同刺入组织内,到达预定部位时,取出针芯,旋动手柄继续刺入针鞘,使针鞘的中空结构切割病灶组织。完成取样后,拔出手柄,留存在针鞘中的病灶组织随针鞘取出。然而目前如公开号为cn111134736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具有螺旋槽的穿刺活检装置,又如公开号为cn105342647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带取活检功能经皮穿刺器,在拔出针芯时,针芯手柄不便操作人员施加轴向抓取或抽吸力,造成术中不便,对活检的成功率存在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穿孔器,以解决目前一次性穿孔器在穿刺后针芯手柄不便拔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穿孔器,包括:

3、针前座,所述针前座的底部设置有针鞘,所述针前座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手持部;

4、针后座,所述针后座和所述针前座螺纹连接,所述针后座的底部设置有针芯,所述针芯位于所述针鞘内,所述针后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一手持部和所述第二手持部互相配合分别形成有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

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穿孔器,在拔出针芯时,可以通过针后座的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二手持部进行拔出操作,第二手持部更便于操作人员施加轴向向上的力,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在针前座和针后座通过螺纹旋紧后,在运输等场景下,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相互配合且之间贴合存在摩擦,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6、可选地,所述第一手持部内形成有镂空的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贯穿所述第一手持部的底部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手持部的顶部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格栅结构中的若干栅格连通。

8、可选地,所述针芯的底部形成有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刺的针尖部。

9、可选地,所述针鞘的外壁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刻度标识线。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穿孔器,在拔出针芯时,可以通过针后座的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二手持部进行拔出操作,第二手持部更便于操作人员施加轴向向上的力,提高了操作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在针前座和针后座通过螺纹旋紧后,在运输等场景下,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相互配合且之间贴合存在摩擦,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便于运输。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性穿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持部内形成有镂空的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贯穿所述第一手持部的底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穿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持部的顶部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格栅结构中的若干栅格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的底部形成有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刺的针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鞘的外壁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刻度标识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穿孔器,包括针前座和针后座,针前座的底部设置有针鞘,针前座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手持部;针后座和针前座螺纹连接,针后座的底部设置有针芯,针芯位于针鞘内,针后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手持部,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互相配合分别形成有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的表面互相贴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次性穿孔器,在拔出针芯时,可以通过针后座的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二手持部进行拔出操作,第二手持部更便于操作人员施加轴向向上的力,提高了操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季友胜,季晋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4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