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模块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20  20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模块及系统。


背景技术:

1、边坡绿化是一种新兴的能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它与传统的工程护坡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但是高陡边坡的治理一直存在难题,自然岩质边坡的原生土厚度较少,需要铺设人工土,混凝土边坡表面无原生土,同样需要铺设人工,然而由于边坡高陡,人工土的附着力差,人工土厚度同样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很难保证顺利种植上绿植并为绿植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在高陡边坡下可以为绿植提供合适厚度的土壤,使高陡边坡能顺利种植上植被,为植被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修复模块及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修复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生态修复模块,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种植板,所述种植板开设有用于铺设植被块的第一种植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种植箱,所述第一种植箱内填充有填充土,所述种植板上开设有第一种植口,所述第一种植口与所述第一种植箱和所述第一种植槽连通,植被块的植物根茎可穿过所述第一种植口伸入所述第一种植箱内,所述安装座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边坡上。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先往第一种植箱内装满土壤,将第一种植箱固定在安装座上,然后安装上种植板,植被块铺设在第一种植槽内,用固定组件将安装座安装在边坡上,将多个安装座按上述操作依次安装在边坡上并相互拼接,即可完成边坡的绿化,相比于将土壤直接铺设在边坡上,土壤位于第一种植箱内不会沿着边坡滚落,土壤的厚度可以由第一种植箱的高度来确定,从而可以实现在高陡边坡下可以为绿植提供合适厚度的土壤,并且第一种植槽限制植被块移动,植被块的根茎可以伸入第一种植箱内,使高陡边坡能顺利种植上植被,为植被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5、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一锚杆,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穿过安装座并插入边坡内,所述第一锚杆依次穿过所述种植板、所述第一种植箱和所述安装座并钻入边坡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座时,先用第一定位螺栓穿过安装座底部并打入边坡内,对安装座进行预定位,然后再将第一锚杆穿过种植板、第一种植箱和安装座并锚入边坡内,从而实现对安装座的固定,第一锚杆可以从第一种植箱的实体部分穿过,也可以在第一种植箱铺满填充土后再穿过填充土并穿出第一种植箱,两种穿设方式均可减少第一锚杆在固定过程中出现弯折变形的情况。

7、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穿设有第二锚杆,所述第二锚杆钻入边坡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安装座与边坡的连接强度。

9、可选的,所述加固板开设有用于铺设植被块的第二种植槽,所述安装座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种植箱,所述第二种植箱内填充有填充土,所述加固板上开设有第二种植口,所述第二种植口与所述第二种植箱和所述第二种植槽连通,所述第二种植槽内植被块的植物根茎可以穿过所述第二种植口伸入所述第二种植箱内,所述第二种植箱的底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穿设有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定位螺栓插入边坡,所述第二锚杆依次穿过所述加固板、所述第二种植箱。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上也铺设植被块,有利于加快边坡坡面完全绿化的效率。同时第二种植箱为加固块上的植被块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并且第二锚杆穿设过第二种植箱的穿设方式可以减少第二锚杆出现弯折变形的情况。

11、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上均固定有扇形齿轮和第一连杆,两个所述扇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种植板铰接,所述种植板与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种植板与所述第一种植箱之间预留有活动空间;

12、所述连接轴上还固定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其同侧的所述定位板铰接,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与其同侧的所述加固板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平行;

13、同一所述安装座的两个所述加固板相互拼接时,两个所述加固板均伸入所述安装座,所述种植板位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且位于两个所述加固板的下方;

14、两个所述加固板各自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时,所述种植板伸出所述安装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安装座时,可以将加固板收入安装座内,减少加固板的占用空间,方便每次可以运输更多的安装座;

16、在固定安装座前,拉动两个加固板,加固板往远离安装座侧面的方向移动,并且加固板的轨迹为弧线,加固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第三连杆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同时带动扇形齿轮和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顶着第二连杆向上移动并使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实现种植板逐渐上升,但是加固板完全伸出安装座时,种植板恰好伸出安装座,两个扇形齿轮的配合使得两个加固板每次移动的距离始终保持相同,进而使种植板可以稳定地进行升降。

17、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扇形齿轮上方,所述种植板伸出所述安装座时,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限位柱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两个加固板,使两个加固板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当扇形齿轮与限位柱抵接时,此时无法再拉动加固板并且加固板正好与种植板拼接,利用限位柱可以快速判断加固板是否伸展到位以及种植板是否已经上升至与加固板平齐,同时还可以避免种植板上升过高的情况。

19、可选的,两个所述扇形齿轮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种植板伸出所述安装座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和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共同穿设有卡接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种植板上升至与加固板平齐时,第一固定孔恰好对准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然后将卡接扣同时穿过两个第一固定孔和两个第二固定孔,从而在安装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种植板和加固板可以保持不动,方便安装。

21、可选的,同一所述安装座的两个所述加固板相互拼接时,两个所述加固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伸出所述安装座并且开设有拉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扣在拉槽上,方便将加固板从安装座抽出。

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修复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4、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若干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生态修复模块,若干个所述安装座沿着边坡横向排列安装,并且所述安装座相对一侧所述加固板相互拼接,若干个所述安装座沿着边坡的纵向排列安装,并且相邻的所述安装座相互拼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种植箱之间的空间、所述加固板与所述第二种植箱之间的空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种植箱之间空间均用填充土填满。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完成一排安装座的施工,既可用填充土将所有空间填满,当所有安装座都安装完成后,即完成边坡绿化,植被的根茎可以伸入填充土,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当植被生长一段时间后,植被的根茎拉住连通的填充土,使所有安装座能够更加紧凑地拼接在一起,进一步降低安装座从边坡上脱落的风险。

26、可选的,边坡上锚固有若干挡板,若干所述挡板首尾拼接并围住所有所述种植板和加固板。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以减少在雨季或者水位上涨时,边坡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相比于将土壤直接铺设在边坡上,土壤位于第一种植箱内不会沿着边坡滚落,土壤的厚度可以由第一种植箱的高度来确定,从而可以实现在高陡边坡下可以为绿植提供合适厚度的土壤,并且第一种植槽限制植被块移动,植被块的根茎可以伸入第一种植箱内,使高陡边坡能顺利种植上植被,为植被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30、2.每完成一排安装座的施工,既可用填充土将所有空间填满,当所有安装座都安装完成后,即完成边坡绿化,植被的根茎可以伸入填充土,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当植被生长一段时间后,植被的根茎拉住连通的填充土,使所有安装座能够更加紧凑地拼接在一起,进一步降低安装座从边坡上脱落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种植板(2),所述种植板(2)开设有用于铺设植被块的第一种植槽(21),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第一种植箱(4),所述第一种植箱(4)内填充有填充土(7),所述种植板(2)上开设有第一种植口(22),所述第一种植口(22)与所述第一种植箱(4)和所述第一种植槽(21)连通,植被块的植物根茎可穿过所述第一种植口(22)伸入所述第一种植箱(4)内,所述安装座(1)通过固定组件(5)固定在边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定位螺栓(51)和第一锚杆(52),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1)穿过安装座(1)并插入边坡内,所述第一锚杆(52)依次穿过所述种植板(2)、所述第一种植箱(4)和所述安装座(1)并钻入边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3),所述加固板(3)穿设有第二锚杆(63),所述第二锚杆(63)钻入边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3)开设有用于铺设植被块的第二种植槽(32),所述安装座(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种植箱(6),所述第二种植箱(6)内填充有填充土(7),所述加固板(3)上开设有第二种植口(33),所述第二种植口(33)与所述第二种植箱(6)和所述第二种植槽(32)连通,所述第二种植槽(32)内植被块的植物根茎可以穿过所述第二种植口(33)伸入所述第二种植箱(6)内,所述第二种植箱(6)的底部连接有定位板(61),所述定位板(61)穿设有第二定位螺栓(62),所述第二定位螺栓(62)插入边坡,所述第二锚杆(63)依次穿过所述加固板(3)、所述第二种植箱(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轴(11),两个所述连接轴(11)上均固定有扇形齿轮(12)和第一连杆(13),两个所述扇形齿轮(12)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连杆(13)铰接有第二连杆(14),所述第二连杆(14)与所述种植板(2)铰接,所述种植板(2)与安装座(1)滑动连接,所述种植板(2)与所述第一种植箱(4)之间预留有活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内设置有限位柱(18),所述限位柱(18)位于所述扇形齿轮(12)上方,所述种植板(2)伸出所述安装座(1)时,所述扇形齿轮(12)与所述限位柱(18)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扇形齿轮(12)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1),所述安装座(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21)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9),所述种植板(2)伸出所述安装座(1)时,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孔(19)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121)和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19)共同穿设有卡接扣(1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安装座(1)的两个所述加固板(3)相互拼接时,两个所述加固板(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伸出所述安装座(1)并且开设有拉槽(31)。

9.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生态修复模块,若干个所述安装座(1)沿着边坡横向排列安装,并且所述安装座(1)相对一侧所述加固板(3)相互拼接,若干个所述安装座(1)沿着边坡的纵向排列安装,并且相邻的所述安装座(1)相互拼接,所述安装座(1)与所述第一种植箱(4)之间的空间、所述加固板(3)与所述第二种植箱(6)之间的空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种植箱(6)之间空间均用填充土(7)填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边坡上锚固有若干挡板(8),若干所述挡板(8)首尾拼接并围住所有所述种植板(2)和加固板(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模块,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种植板,种植板开设有用于铺设植被块的第一种植槽,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种植箱,第一种植箱内填充有填充土,种植板上开设有第一种植口,第一种植口与第一种植箱和第一种植槽连通,植被块的植物根茎可穿过第一种植口伸入第一种植箱内,安装座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边坡上。本申请具有实现在高陡边坡下可以为绿植提供合适厚度的土壤,使高陡边坡能顺利种植上植被,为植被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江一飞,顾海峰,陈伟,李伟杰,陆浩浩,杨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润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4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