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
背景技术:
1、脑深部病变涵盖范畴广泛,就部位而言,涉及额、顶、颞、枕叶、小脑半球深部、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室等;就病变而言,可包括各种类型的肿瘤、囊肿、脓肿和肉芽肿等,目前对于脑深部病变的精准定位和安全切除并非完美。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定位中具有准确、实时、方便、经济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现阶段临床手术过程中对于病变位置的定位常常不得不借助“脑室穿刺针”或“神经剥离子”等器械临时作为标志物引导超声定位,这种做法既不方便,效果也不甚理想。最近有国外学者报道,术中采用裁剪的“脑棉片”临时作为标志物引导超声定位,但可想而知由于“脑棉片”的材质、形状和大小等因素的限制,其引导超声定位的效果也差强人意,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病变定位和手术路径的误差,一旦出现定位不准确或手术路径出现误差,从而对手术风险则会大幅度提升,所以需要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临床手术过程中对于病变位置的定位不准确以及手术路径出现误差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包括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中间位置与中段扩张球囊连通,所述引导结构末端与末端扩张球囊连通,所述引导结构头部与冲剂管口连通,所述引导结构靠近中段扩张球囊以及末端扩张球囊位置设置造影环,所述造影环内部开设空腔,所述空腔内摄入造影剂,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内套软管,所述内套软管内圈设置导丝,所述内套软管外圈与对称设置的隔离片一侧连接固定,所述隔离片另一侧与外套软管连接固定,所述隔离片两侧分别为第一隔离管道和第二隔离管道。
3、优选的,所述冲剂管口包括第一冲剂口和第二冲剂口,所述第一冲剂口和第二冲剂口分别与第一隔离管道和第二隔离管道连通。
4、优选的,所述外套软管内的第一隔离管道内壁开设贯穿的第一进囊口,所述第一进囊口与中段扩张球囊连通。
5、优选的,所述外套软管内的第二隔离管道内壁开设贯穿的第二进囊口,所述第二进囊口与末端扩张球囊连通。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手术过程中通过将中段扩张球囊对路径进行精确,而后通过末端扩张球囊对病变位置进行定位而后,对其球囊冲入造影剂,从而使手术医生在超声波造影引导下对脑深部病变进行实时精准定位、路径校正和安全切除。
7、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8、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套软管的剖面示意图;
11、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段扩张球囊的剖面示意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末端扩张球囊的剖面示意图。
1.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包括引导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1)中间位置与中段扩张球囊(2)连通,所述引导结构(1)末端与末端扩张球囊(3)连通,所述引导结构(1)头部与冲剂管口(5)连通,所述引导结构(1)靠近中段扩张球囊(2)以及末端扩张球囊(3)位置设置造影环(4),所述造影环(4)内部开设空腔,所述空腔内摄入造影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1)包括内套软管(102),所述内套软管(102)内圈设置导丝(103),所述内套软管(102)外圈与对称设置的隔离片(104)一侧连接固定,所述隔离片(104)另一侧与外套软管(101)连接固定,所述隔离片(104)两侧分别为第一隔离管道(1041)和第二隔离管道(10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剂管口(5)包括第一冲剂口(51)和第二冲剂口(52),所述第一冲剂口(51)和第二冲剂口(52)分别与第一隔离管道(1041)和第二隔离管道(104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软管(101)内的第一隔离管道(1041)内壁开设贯穿的第一进囊口(105),所述第一进囊口(105)与中段扩张球囊(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颅脑手术超声探查的无菌球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软管(101)内的第二隔离管道(1042)内壁开设贯穿的第二进囊口(106),所述第二进囊口(106)与末端扩张球囊(3)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