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18  15


本技术涉及发泡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聚氨酯树脂板材生产加工中,需要用到发泡机,在生产过程中,人工将上下模具分开后,按照一定规格固定摆放在工作台面上之后,把聚氨酯树脂发泡剂添加至下模内,并利用升降结构使得上、下工作台将上下模压合在一起,使得发泡剂根据模具内腔轮廓进行发泡成型。这种操作方式一般需要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生产加工,即只能进行低压发泡,发泡密度一般只能通过大小规格固定的模具及发泡剂添加量的组合进行控制,使得聚氨酯树脂发泡后的密度固定,无法人工调控。

2、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发泡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有助于解决现有聚氨酯树脂板材在生产加工时无法有效调整控制发泡密度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该发泡机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能够开合控制的开合板,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能够容纳上模和下模上下移动的内腔,所述下模为顶部具有用于容纳发泡剂的沉槽,所述上模为板体结构,所述上模顶部连接有升降驱动件,能够在下行后插入所述下模的沉槽中,所述下模和上模之间的间隙构成成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构成间距大小可调的成型合模结构,所述箱体的内腔连接有气压调节机构。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箱体两侧均设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顶部与箱体顶部边缘铰接,所述开合板与箱体侧边之间设有开合驱动件。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模底部设有行走轮。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箱体内腔底部设有承托驱动件,所述承托驱动件能够承托所述下模,并驱动下模进行升降移动。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模底部设有振动器。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模上设有注料管,所述注料管位于上模底部设有输出口,所述注料管采用柔性管件延伸至箱体外侧,与外部的发泡剂供料设备连接。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气压调节机构连接箱体内腔及外部空压设备的气管结构。

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模和下模,利用两者能够通过上下移动来控制成型腔大小,从而能够根据生产需求灵活调整,并结合气压调节机构控制成型腔内压强大小来实现不同聚氨酯树脂密度的成型控制,有助于解决现有聚氨酯树脂板材在生产加工时因模具合模后结构固定,且无法有效调整控制发泡密度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该发泡机包括中空的箱体(1),所述箱体(1)上设有能够开合控制的开合板(2),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能够容纳上模(5)和下模(6)上下移动的内腔,所述下模(6)为顶部具有用于容纳发泡剂的沉槽,所述上模(5)为板体结构,所述上模(5)顶部连接有升降驱动件(4),能够在下行后插入所述下模(6)的沉槽中,所述下模(6)和上模(5)之间的间隙构成成型腔,所述上模(5)和下模(6)构成间距大小可调的成型合模结构,所述箱体(1)的内腔连接有气压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侧均设有开合板(2),所述开合板(2)顶部与箱体(1)顶部边缘铰接,所述开合板(2)与箱体(1)侧边之间设有开合驱动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6)底部设有行走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设有承托驱动件(7),所述承托驱动件(7)能够承托所述下模(6),并驱动下模(6)进行升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6)底部设有振动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5)上设有注料管(51),所述注料管(51)位于上模(5)底部设有输出口,所述注料管(51)采用柔性管件延伸至箱体(1)外侧,与外部的发泡剂供料设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机构连接箱体内腔及外部空压设备的气管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泡机技术领域,一种新型可调控聚氨酯树脂密度的发泡机,该发泡机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能够开合控制的开合板,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能够容纳上模和下模上下移动的内腔,所述下模为顶部具有用于容纳发泡剂的沉槽,所述上模为板体结构,所述上模顶部连接有升降驱动件,能够在下行后插入所述下模的沉槽中,所述下模和上模之间的间隙构成成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构成间距大小可调的成型合模结构,所述箱体的内腔连接有气压调节机构。本技术有助于解决现有聚氨酯树脂板材在生产加工时无法有效调整控制发泡密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特米斯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3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