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空调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其发热密度也急剧增大,如何有效地散热已经成为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空调领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变频空调由于其高效节能、噪音低、调温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其变频器等元器件功率高、发热量大,如果无法将热量及时排出,过高的温度势必会导致变频器的损坏,严重影响整机的运行。因此在高温制冷时,需要降低空调运行中元器件的温度,从而使空调可靠地运行。
2、目前,元器件散热一般有风冷散热和冷媒散热两种方式,其中冷媒散热方式通常是将冷媒管内嵌于散热板内,同时将散热板与空调发热的元器件固定,通过冷媒循环和热管的换热将元器件的热量带走。由于冷媒管和热管均固定,热管的换热效率无法调节,在制冷工况下,元器件散热会带走一部分冷量,造成空调器运行功率上升,空调器性能下降,空调器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空调器,以解决现有冷媒散热方式中热管的换热效率无法调节,在制冷工况下,元器件散热会带走一部分冷量,造成空调器运行功率上升,空调器性能下降而使其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空调电器盒内设置有元器件,换热组件包括:基板,设置于空调电器盒上;冷媒管,与元器件分别设置于基板的两侧,冷媒管具有若干依次连接的弯曲段和直线段;热管,位于基板和冷媒管之间,热管背离基板的一侧抵接于冷媒管的部分弯曲段或者部分直线段上,热管可移动地设置于基板上,以调节热管和冷媒管的实际接触长度与最大接触长度的比值;以及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元器件的温度;其中元器件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阶段式递减时,热管向远离冷媒管的方向移动,以使热管和冷媒管的实际接触长度与最大接触长度的比值递减。
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热管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以增大热管接触基板的换热面积。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的厚度大于第一滑槽的深度。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热管传动连接,以使热管向靠近或者远离冷媒管的方向移动。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齿轮、第一连杆和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的摇杆以及第二连杆,电机设置于空调电器盒上,第一连杆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摇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滑动连接,第二连杆远离摇杆的一端与热管固定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摇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摇杆铰接连接,第二连杆上设置有供销轴滑动的第二滑槽。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和第二连杆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热管并排设置于基板上,多个第二连杆和多个热管一一对应。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上设置有通槽,通槽将基板分隔成为散热区域和吸热区域,元器件设置于基板的散热区域,热管的一端设置于基板的散热区域,另一端设置于基板的吸热区域。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热管的吸热端高于其散热端。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媒管的直线段与水平方向相互平行或者相互垂直。
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电器盒以及如前所述的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
1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空调器,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元器件的温度;如果元器件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热管和冷媒管的实际接触长度与最大接触长度的比值为1;如果元器件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阶段式递减,控制热管向远离冷媒管的方向移动,以调节热管和冷媒管的实际接触长度与最大接触长度的比值递减。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如果元器件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热管和冷媒管的实际接触长度与最大接触长度为0.5,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空调器,元器件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热管和冷媒管的实际接触长度与最大接触长度的比值为1,此时热管接触冷媒管的换热面积最大,热管的换热效率最高,使得元器件的温度经热管换热后快速降温,保证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元器件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阶段式递减时,热管向远离冷媒管的方向移动,以使热管和冷媒管的接触长度与热管长度的比值递减,从而减小空调器的冷量损耗,节省能源。
1.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器盒(2)内设置有元器件(21),所述换热组件(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1),所述热管(13)与所述第一滑槽(111)滑动连接,以增大所述热管(13)接触所述基板(11)的换热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1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滑槽(111)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的驱动机构(14),所述驱动机构(1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热管(13)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热管(13)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冷媒管(12)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齿轮(141)、第一连杆(142)和与所述第一连杆(142)转动连接的摇杆(143)以及第二连杆(144),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空调电器盒(2)上,所述第一连杆(142)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141)啮合连接的齿条(145),所述摇杆(143)远离所述第一连杆(1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4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4)远离所述摇杆(143)的一端与所述热管(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143)远离所述第一连杆(142)的一端通过销轴(146)与所述摇杆(143)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4)上设置有供所述销轴(146)滑动的第二滑槽(14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13)和所述第二连杆(144)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热管(13)并排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多个所述第二连杆(144)和多个所述热管(13)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通槽(112),所述通槽(112)将所述基板(11)分隔成为散热区域(113)和吸热区域(114),所述元器件(21)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散热区域(113),所述热管(1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散热区域(113),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吸热区域(1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13)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热管(13)的吸热端高于其散热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12)的直线段与水平方向相互平行或者相互垂直。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电器盒(2)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电器盒的换热组件(1)。
12.一种空调电器盒的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