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18  10


本技术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子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常见用于形成磁场的磁铁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由金属线缠绕而成)都具有一定的体积与重量;而磁铁与通电的电磁线圈的配合可以驱动振膜进行振动发声,因此现有的电子发声装置(如耳机、助听器或扬声器)都会设置有磁铁和电磁线圈。但是由于现有的磁铁和电磁线圈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这样现有的磁铁和电磁线圈就制约了电子发声装置的微型化、轻量化的发展;如果为了满足电子发声装置的微型化、轻量化而刻意减少磁铁和电磁线圈的体积与重量,这样也会减损了电子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

2、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电子发声装置,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而且其换能组件驱动作用强而能使得电子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发声装置,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而且其换能组件驱动作用强而能使得电子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好。

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电子发声装置,包括壳体、振膜以及配合于壳体的换能组件;所述换能组件包括直线式微线段元件以及磁性元件: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设有基材,于该基材上制作多个有一致方向的多个金属线段,相邻金属线段间具有间隙,各个金属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设置在基材上的接电部;所述磁性元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磁性元件用于形成穿过该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磁场;所述振膜与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连接,振膜随着直线式微线段元件一起运动;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通电后,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流过的电流的方向相同,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流过的电流与磁性元件产生的磁场产生交互作用,以带动该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运动而带动振膜进行振动发声。

4、所述振膜为导电材质或振膜设有导电线路;所述振膜通过导电胶连接直线式微线段元件并与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金属线段电性导通。

5、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两端连接的接电部均连接有软性电路板,且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两端连接的接电部通过软性电路板接入电源。

6、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的两端连接的接电部均形成电极垫,电极垫通过焊线接入电源。

7、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区以供焊线连接而接入电源。

8、所述换能组件被壳体包覆,壳体为导磁材料制作而成。

9、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基材上设置有导磁体。

10、所述基材的材质为硅、陶瓷、玻璃、蓝宝石、雷射直接成型塑料、锗芯片、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碳化硅、硒化锌、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改质聚酰亚胺、液晶高分子聚合物、bt、abf、电木板、塑料或改性聚酰亚胺为材料制作。

11、所述振膜为导磁件,或者所述振膜为导电材料制作的膜体。

12、所述磁性元件为磁铁。

13、所述磁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性元件分别为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处于一个直线式微线圈的相对两侧,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形成互相吸引或排斥的磁力。

14、所述磁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性元件分别为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形成互相排斥的磁力,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直线式微线段元件,且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设于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形成排斥的磁力的汇集处,以使互斥的磁力通过直线式微线段元件。

15、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设有导磁元件,导磁元件用以导引互斥的磁力通过直线式微线段元件。

16、所述壳体设有导磁壁,导磁壁用以导引互斥的磁力通过直线式微线段元件。

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直线式微线段元件在通电后可以与磁性元件的磁场相互作用而驱动振膜进行振动发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用于取代现有的电磁线圈,本实用新型的直线式微线段元件可以采用半导体工艺或ic载板工艺或pcb工艺进行制造,使得线式微线段元件体积和重量比现有的电磁线圈更小、更轻;从而有助于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发声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发声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平行的金属线段在通电后能与磁性元件的磁场产生更强的作用,使得换能组件驱动作用强而能使得电子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振膜以及配合于壳体的换能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为导电材质或振膜设有导电线路;所述振膜通过导电胶连接直线式微线段元件并与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金属线段电性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两端连接的接电部均连接有软性电路板,且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两端连接的接电部通过软性电路板接入电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各个金属线段的两端连接的接电部均形成电极垫,电极垫通过焊线接入电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区以供焊线连接而接入电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组件被壳体包覆,壳体为导磁材料制作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基材上设置有导磁体。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材质为硅、陶瓷、玻璃、蓝宝石、雷射直接成型塑料、锗芯片、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碳化硅、硒化锌、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改质聚酰亚胺、液晶高分子聚合物、bt、abf、电木板、塑料或改性聚酰亚胺为材料制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为导磁件,或者所述振膜为导电材料制作的膜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为磁铁。

11.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性元件分别为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处于一个直线式微线圈的相对两侧,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形成互相吸引或排斥的磁力。

12.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性元件分别为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形成互相排斥的磁力,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直线式微线段元件,且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设于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形成排斥的磁力的汇集处,以使互斥的磁力通过直线式微线段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设有导磁元件,导磁元件用以导引互斥的磁力通过直线式微线段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导磁壁,导磁壁用以导引互斥的磁力通过直线式微线段元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发声装置,包括壳体、振膜以及配合于壳体的换能组件;所述换能组件包括直线式微线段元件以及磁性元件:所述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设有基材,于该基材上制作多个有一致方向的多个金属线段,相邻金属线段间具有间隙,各个金属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设置在基材上的接电部;所述磁性元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磁性元件用于形成穿过该直线式微线段元件的磁场;所述振膜与直线式微线段元件连接,振膜随着直线式微线段元件一起运动。本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而且其换能组件驱动作用强而能使得电子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达,王成川,王冠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圣德斯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3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