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13  15


本发明涉及心肺复苏设备,具体为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1、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心肺复苏术在操作时需要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及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再确认患者无反应或者呼吸,随后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2、在人工心肺复苏时,由于施救人员的体力有限,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需要更换施救人员,再次按压时,施救人员需要寻找到正确的位置后再进行按压,耽误抢救时间,其次,施救过程中,患者的躺平姿势决定施救是否有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放置机构,放置机构还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动轨道,若干个滑动轨道的顶部外壁处开设有限位槽。

2、心肺按压机构,心肺按压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若干个滑动轨道内壁处的手动伸缩杆,左侧手动伸缩杆远离滑动轨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体,转动体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3、传氧机构,传氧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顶部外壁处的设备外壳,设备外壳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氧气瓶,设备外壳的外壁处贯通连接有传氧管道。

4、优选的,放置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顶部外壁处的后板,固定板远离滑动轨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滑轮,固定板的外壁处开设有头部放置槽,该设备结构稳定,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和应用,减少设备在使用前的组装时间。

5、优选的,放置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顶部外壁处的支撑板,固定板的底部外壁处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壁处滑动连接有拉动杆,施救人员在发现意外情况时,带动设备快速赶往救援位置,在到达位置后,将人员平躺在后板顶部,且肩部与支撑板接触,此时患者头部处于头部放置槽内部,呈现仰头趋势,此时患者内部食道处于平直状态,可以保证心肺复苏时气体的排除,以及输氧时气体不受曲折食道的影响,提高抢救效率。

6、优选的,放置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底部外壁处的限制杆,限制杆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伸缩弹簧,伸缩弹簧远离限制杆的一端与拉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由于施救人员的体力有限,在施救人员到达位置进行人工按压很容易造成体力不支,为此,设备内部设置有滑轮与拉动杆,工作人员在携带设备到达现场前,拉扯拉动杆,使伸缩弹簧积蓄机械动力,在到达现场后伸缩弹簧释放机械动力,将拉动杆拉扯复位,减少设备组装时间,提高救援速度,以及节省施救人员的体力。

7、优选的,心肺按压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杆外壁处的侧板,侧板的外壁处滑动连接有滑动体,支撑杆远离转动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按压主板,本发明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支撑杆、后板,通过固定板与后板的紧密贴合,从而增大了设备传输时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设备运输时产生的晃动。

8、优选的,心肺按压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按压主板外壁处的若干个限位体,限位体的外壁与滑动体上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按压主板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按压外壁,按压主板上通孔的内壁处与按压外壁的外壁滑动连接,按压外壁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按压弹簧,按压弹簧远离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滑动柱的外壁与按压外壁的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心肺按压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按压主板底部外壁处的装卸体,右侧手动伸缩杆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装卸轨道,若干个手动伸缩杆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滑动次轨,滑动次轨的内壁处滑动连接有限位竖体,限位竖体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小弹簧,本发明在使用前,解开装卸体与装卸轨道的接触,并将患者平躺在后板表面,合并装卸体与装卸轨道,施救人员通过限位竖体调节纵向位置,通过装卸体与按压主板的滑动连接调节横向位置,再按压按压弹簧调节水平高度,使滑动柱与患者心肺外壁接触,再接通电动伸缩杆的电源,使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按压,避免施救人员体力不支浪费抢救时间。

10、优选的,传氧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顶部外壁处的固定外壳,固定外壳的外壁与传氧管道的内壁贯通连接,传氧管道的内壁贯通连接有输氧管,输氧管远离固定外壳的一端贯通连接有输氧罩,为避免出现按压力度过大,导致肋骨处出现骨折现象,在设备按压时,按压弹簧减缓滑动柱的冲击势能,且滑动柱底部加大与肋骨的接触面积,另外,氧气瓶内部气体通过传氧管道与输氧管到达输氧罩处,并通过输氧罩将气体进入患者口鼻,在按压后及时的对患者的肺部吹气,进一步节约抢救时间。

1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施救人员在发现意外情况时,通过拉动杆带动设备快速赶往救援位置,在到达位置后,将人员平躺在后板顶部,且肩部与支撑板接触,此时患者头部处于头部放置槽内部,呈现仰头趋势,此时患者内部食道处于平直状态,可以保证心肺复苏时气体的排除,以及输氧时气体不受曲折食道的影响,提高抢救效率。

13、(2)本发明在使用前,解开装卸体与装卸轨道的接触,并将患者平躺在后板表面,合并装卸体与装卸轨道,施救人员通过限位竖体调节纵向位置,通过装卸体与按压主板的滑动连接调节横向位置,再按压按压弹簧调节水平高度,使滑动柱与患者心肺外壁接触,再接通电动伸缩杆的电源,使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按压,避免施救人员体力不支浪费抢救时间。

14、(3)本发明为避免出现按压力度过大,导致肋骨处出现骨折现象,在设备按压时,按压弹簧减缓滑动柱的冲击势能,且滑动柱底部加大与肋骨的接触面积,另外,氧气瓶内部气体通过传氧管道与输氧管到达输氧罩处,并通过输氧罩将气体进入患者口鼻,在按压后及时的对患者的肺部吹气,进一步节约抢救时间。

15、(4)由于施救人员的体力有限,在施救人员到达位置进行人工按压很容易造成体力不支,为此,设备内部设置有滑轮与拉动杆,工作人员在携带设备到达现场前,拉扯拉动杆,使伸缩弹簧积蓄机械动力,在到达现场后伸缩弹簧释放机械动力,将拉动杆拉扯复位,减少设备组装时间,提高救援速度,以及节省施救人员的体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放置机构(1),所述放置机构(1)还包括有固定板(101),所述固定板(101)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动轨道(102),若干个所述滑动轨道(102)的顶部外壁处开设有限位槽(1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1)顶部外壁处的后板(104),所述固定板(101)远离滑动轨道(1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滑轮(105),所述固定板(101)的外壁处开设有头部放置槽(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1)顶部外壁处的支撑板(107),所述固定板(101)的底部外壁处开设有滑动槽(108),所述滑动槽(108)的内壁处滑动连接有拉动杆(1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1)底部外壁处的限制杆(110),所述限制杆(110)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伸缩弹簧(111),所述伸缩弹簧(111)远离限制杆(110)的一端与拉动杆(109)的外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按压机构(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03)外壁处的侧板(204),所述侧板(204)的外壁处滑动连接有滑动体(205),所述支撑杆(203)远离转动体(20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按压主板(2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按压机构(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按压主板(206)外壁处的若干个限位体(207),所述限位体(207)的外壁与滑动体(205)上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按压主板(206)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08),所述电动伸缩杆(208)的底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按压外壁(209),所述按压主板(206)上通孔的内壁处与按压外壁(209)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按压外壁(209)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按压弹簧(210),所述按压弹簧(210)远离电动伸缩杆(2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211),所述滑动柱(211)的外壁与按压外壁(209)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按压机构(2)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按压主板(206)底部外壁处的装卸体(212),右侧所述手动伸缩杆(201)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装卸轨道(213),若干个所述手动伸缩杆(201)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滑动次轨(214),所述滑动次轨(214)的内壁处滑动连接有限位竖体(215),所述限位竖体(215)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小弹簧(2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氧机构(3)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1)顶部外壁处的固定外壳(304),所述固定外壳(304)的外壁与传氧管道(303)的内壁贯通连接,所述传氧管道(303)的内壁贯通连接有输氧管(305),所述输氧管(305)远离固定外壳(304)的一端贯通连接有输氧罩(30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心肺复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辅助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动轨道,施救人员在发现意外情况时,通过拉扯拉动杆带动设备快速赶往救援位置,在到达位置后,将人员平躺在后板顶部,且肩部与支撑板接触,此时患者头部处于头部放置槽内部,呈现仰头趋势,此时患者内部食道处于平直状态,可以保证心肺复苏时气体的排除,以及输氧时气体不受曲折食道的影响,提高抢救效率,在使用前,解开装卸体与装卸轨道的接触,并将患者平躺在后板表面,合并装卸体与装卸轨道,接通电动伸缩杆的电源,使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按压。

技术研发人员:许阳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阳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50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