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和一种航空轮胎

专利检索2025-06-11  21


本发明涉及航空轮胎设计与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和一种航空轮胎。


背景技术:

1、航空轮胎的使用寿命对于飞机的安全至关重要,作为飞机起降过程中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目前航空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偏磨问题,导致实际使用寿命远远低于设计值,尤其是军用飞机,轮胎的实际起降次数仅为设计值的40-50%。这是由于军用飞机轮胎数量较少,多采用前三点式单支点起落架,每个起落架仅配有一条轮胎,起落架轴线与轮胎中轴线不统一,以及在飞机滑行和起降过程中起落架支柱与轮臂之间衬套磨损,起落架可折撑杆与座之间磨损间隙超差,使得飞机两侧主起落架的轮胎不能保持在相对垂直的位置,当航空轮胎接地后受到飞机重力使轮胎上部分向内倾斜,轮胎内侧胎肩部位受力大于外侧胎肩,造成胎面偏磨。

2、现有的改善航空轮胎胎面偏磨的技术方案主要集中在优化轮胎胎冠部位的轮廓曲线,使胎面与地面接触时各部位达到受力均衡,或者调整胎冠部位的胎体结构,但实质上二者都是提高胎面整体的耐磨性以提高轮胎的磨损使用寿命,而对于单一偏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偏磨现象依旧存在,对于轮胎的实际使用寿命提升并不大,并且还增加了轮胎的重量,降低了燃油经济性。

3、因此,为了改善航空轮胎的使用寿命,亟需提供一种改善航空轮胎胎面偏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增强结构可以改善轮胎使用过程中胎冠两侧受力不均的问题,解决偏磨现象。

2、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包括内衬层、补强层和胎体正包帘布层,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胎体正包帘布层之间。

3、优选的,所述胎侧增强结构还包括胎体反包帘布层,具体为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胎体反包帘布层、补强层和胎体正包帘布层;

4、所述补强层为单层补强层或多层复合补强层;

5、所述补强层为多层复合补强层时,相邻补强层之间叠加设置有胎体反包帘布层;

6、或所述胎侧增强结构还包括多层胎体反包帘布层,所述补强层设置于多层胎体反包帘布层之间。

7、优选的,所述补强层的宽度为所述航空轮胎断面高度的0.3~0.8;所述补强层与轮胎周向的夹角呈80°~90°。

8、优选的,所述补强层为织物补强层,所述织物补强层的织物补强材料为尼龙或芳纶,所述织物补强材料的断裂强度≥300n/根,粘合强度≥200n/cm。

9、优选的,所述补强层表面复合有胎体胶,且两端采用胎体胶进行u型包边。

10、优选的,所述胎体反包帘布层的数目≥1,所述胎体正包帘布层的数目≥1。

11、优选的,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反包帘布层、第二反包帘布层、补强层、第二正包帘布层和第一正包帘布层;

12、或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反包帘布层、第一补强层、第二反包帘布层、第二补强层、第二正包帘布层和第一正包帘布层。

13、优选的,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反包帘布层、第一补强层、第二反包帘布层、第二补强层、第三反包帘布层、第三补强层、第二正包帘布层和第一正包帘布层。

14、优选的,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二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三胎体反包帘布层、第四胎体反包帘布层、补强层、第五胎体反包帘布层、第六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七胎体反包帘布层、第八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一正包帘布层和第二正包帘布层。

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航空轮胎,包括设置在所述航空轮胎单侧的胎侧增强结构,所述胎侧增强结构为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

1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其包括内衬层、补强层和胎体正包帘布层,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胎体正包帘布层之间之间。本申请提供的胎侧增强结构,通过在胎侧部分增加胎侧补强层,增强了发生偏磨一侧的胎体刚度,修正了轮胎使用时内侧偏移角度,使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与地面相对垂直,保证了轮胎胎面均匀磨损,从而提高了轮胎实际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包括内衬层、补强层和胎体正包帘布层,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胎体正包帘布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增强结构还包括胎体反包帘布层,具体为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胎体反包帘布层、补强层和胎体正包帘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的宽度为所述航空轮胎断面高度的0.3~0.8;所述补强层与轮胎周向的夹角呈8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为织物补强层,所述织物补强层的织物补强材料为尼龙或芳纶,所述织物补强材料的断裂强度≥300n/根,粘合强度≥200n/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表面复合有胎体胶,且两端采用胎体胶进行u型包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反包帘布层的数目≥1,所述胎体正包帘布层的数目≥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反包帘布层、第二反包帘布层、补强层、第二正包帘布层和第一正包帘布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反包帘布层、第一补强层、第二反包帘布层、第二补强层、第三反包帘布层、第三补强层、第二正包帘布层和第一正包帘布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内衬层、第一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二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三胎体反包帘布层、第四胎体反包帘布层、补强层、第五胎体反包帘布层、第六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七胎体反包帘布层、第八胎体反包帘布层、第一正包帘布层和第二正包帘布层。

10.一种航空轮胎,包括设置在所述航空轮胎单侧的胎侧增强结构,所述胎侧增强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胎侧增强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改善轮胎胎面偏磨的胎侧增强结构,包括内衬层、补强层和胎体正包帘布层,所述补强层设置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胎体正包帘布层之间。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航空轮胎。本发明提供的胎侧增强结构,在轮胎的胎侧部位增加胎侧补强层,增强发生偏磨一侧的胎体刚度,修正轮胎使用时内侧偏移角度,使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与地面相对垂直,使轮胎胎面均匀磨损,从而提高轮胎的实际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鲁峰,徐晓雷,郇彦,叶峰,刘一丁,杨小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49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