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单元和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10  9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通单元和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隔离开关得到了广泛应用。隔离开关通常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接通单元,每个接通单元均设置有一个进线端和一个出线端,在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接入触头机构,触头机构用于接通或断开连接在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的主线路。

2、随着产品的应用场景多样性,对产品的接线方式也有不同需求,然而在现有产品中,其进线端与出线端分别位于接通单元的相对两侧,存在如下缺陷:其一,相邻两层接通单元中的静触头偏移错位设置,两个接通单元采用不同的结构,既不利于壳体的加工,又增大了组装困难;其二,进线端、出线端仅设置有一个用于接线的接线端子,无法满足多种接线需求;其三,当进线端或出线端分别设置有多于一个接线端子时,从壳体的不同侧进行操作接线,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线方式多样且操作简便的接通单元和隔离开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通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两个静触头以及转动设置于两个静触头之间的动触桥,每个静触头包括两个连接部,同一接通单元的连接部与壳体的同一侧配合用于与外部接线,相邻两个接通单元的静触头在轴向上对应重合。

4、优选的,所述壳体同一侧的相对两端分别作为接线端,每个接线端包括两个接线部,每个连接部对应延伸至一个接线部内。

5、优选的,每个接线部包括相邻的操作面和接线面,所述操作面对应于壳体的同一侧,每个连接部分别与一个操作面间隔相对。

6、优选的,同一接线端的两个接线部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接线部的操作面连接形成台阶。

7、优选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作为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的两个接线部分别为第一进线部和第二进线部,所述出线端的两个接线部分别为第一出线部和第二出线部,所述第一进线部与第一出线部对应于两个静触头之间,所述第二进线部与第二出线部对应于两个静触头之外。

8、优选的,所述进线端至少有一个接线部内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所述出线端至少有一个接线部内设置有另一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连接部连接用于接线。

9、优选的,相邻两个接通单元中,一个进线端的第一进线部和另一进线端的第二进线部用于错位进线,一个出线端的第一出线部和另一个出线端的第二出线部用于错位出线。

10、优选的,设置有接线端子的接线部分别开设有操作孔和接线孔,所述操作孔、接线孔分别位于同一接线部的操作面、接线面。

11、优选的,所述静触头包括导电板,所述导电板沿平行于接线面的方向设置,导电板的中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静接触部,由导电板的两端分别沿相反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平行于操作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操作孔对应的螺孔。

12、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件和接线螺钉,所述接线件与连接部间隔相对,接线螺钉的尾端穿过接线件与连接部的螺纹连接,接线螺钉的首端与开设于操作面的操作孔相对应。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模块以及由操作模块驱动的导电模块,所述导电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接通单元。

14、进一步的,至少包括两个层叠设置的接通单元,相邻两个接通单元的接线部一一对应。

15、本实用新型的接通单元和隔离开关,每个静触头具有两个可以用于接线的连接部,且连接部与壳体的同一侧配合接线,操作便利,相邻两个静触头在轴向上重合,使相邻两个壳体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利于加工与组装。

16、此外,每个连接部对应延伸至一个接线部内,特别是,相邻两个接线部形成台阶结构,通过台阶结构的高度差,避免相邻两个接线部相互干扰。

17、此外,进线端的两个接线部与出线端的两个接线部可以自由组合,可以具备多种接线方式。

18、此外,由静触头的导电板一体形成静接触部以及连接部,利于减少内部零件数目,既方便接线又节省内部空间。

19、此外,第一进线部、第一出线部位于两个静触头之间,充分利用了两个静触头之间的空间,第二进线部、第二出线部位于两个静触头之外,再配合第一进线部与第二进线部,第一出线部与第二出线部分别呈台阶形,利于减少接线时的相互干扰。



技术特征:

1.接通单元,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触头机构(3),所述触头机构(3)包括两个静触头(32)以及转动设置于两个静触头(32)之间的动触桥(31),其特征在于:每个静触头(32)包括两个连接部(322),同一接通单元(a)的连接部(322)与壳体(1)的同一侧配合用于与外部接线,相邻两个接通单元(a)的静触头(32)在轴向上对应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同一侧的相对两端分别作为接线端,每个接线端包括两个接线部(10),每个连接部(322)对应延伸至一个接线部(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接线部(10)包括相邻的操作面(101)和接线面(102),所述操作面(101)对应于壳体(1)的同一侧,每个连接部(322)分别与一个操作面(101)间隔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同一接线端的两个接线部(10)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接线部(10)的操作面(101)连接形成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接线端分别作为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的两个接线部(10)分别为第一进线部和第二进线部,所述出线端的两个接线部(10)分别为第一出线部和第二出线部,所述第一进线部与第一出线部对应于两个静触头(32)之间,所述第二进线部与第二出线部对应于两个静触头(32)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至少有一个接线部(10)内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2),所述出线端至少有一个接线部(10)内设置有另一个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与连接部(322)连接用于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接通单元(a)中,一个进线端的第一进线部和另一进线端的第二进线部用于错位进线,一个出线端的第一出线部和另一个出线端的第二出线部用于错位出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接线端子(2)的接线部(10)分别开设有操作孔(103)和接线孔(104),所述操作孔(103)、接线孔(104)分别位于同一接线部(10)的操作面(101)、接线面(1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32)包括导电板(320),所述导电板(320)沿平行于接线面(102)的方向设置,导电板(320)的中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静接触部(321),由导电板(320)的两端分别沿相反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平行于操作面(101)的连接部(322),所述连接部(322)设置有与操作孔(103)对应的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2)包括接线件(21)和接线螺钉(22),所述接线件(21)与连接部(322)间隔相对,接线螺钉(22)的尾端穿过接线件(21)与连接部(322)的螺纹连接,接线螺钉(22)的首端与开设于操作面(101)的操作孔(103)相对应。

11.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模块以及由操作模块驱动的导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通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层叠设置的接通单元,相邻两个接通单元的接线部(10)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接通单元和隔离开关,接通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两个静触头以及转动设置于两个静触头之间的动触桥,每个静触头包括两个连接部,同一接通单元的连接部与壳体的同一侧配合用于与外部接线,相邻两个接通单元的静触头在轴向上对应重合。本技术中,每个静触头具有两个可以用于接线的连接部,且连接部与壳体的同一侧配合接线,操作便利,相邻两个静触头在轴向上重合,使相邻两个壳体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利于加工与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顾哲,龚锐,汤柯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49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