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安全防护,具体为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古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结构巧妙,造型古朴美观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目前,在房地产及园林景观领域,建筑风格越来越受欢迎。
2、根据公示的一种古建及仿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公开号:cn216239402u),包括支撑装置、防护装置、加热装置、固定装置、弹簧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横杆以及支撑竖杆,若干支撑横杆一侧表面分别与若干支撑竖杆一侧表面连接,第一防护网下表面与第一透明橡胶垫上表面连接,第一透明橡胶垫下表面与支撑横杆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及仿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上述申请文件中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可以用来接住掉落下来的碎石瓦块和冬天房檐上生成,但是该装置在碎石瓦块掉落在防护网上时,存在从防护网上弹起而从防护网外侧掉落的可能性,使得装置的防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包括房檐本体,所述房檐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通过设置弹簧连接有防护网,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组件;
2、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液压仓一,所述液压仓一的一侧活塞滑动连接有受力杆,所述液压仓一的另一侧活塞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齿杆,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
3、优选的,所述齿杆位于所述齿轮的底部位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杆呈啮合状态,使得齿杆移动,齿轮随之转动。
4、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设开口与所述受力杆位于该处的截面形状相同,使得受力杆可穿过该开口置于固定座的底部。
5、优选的,所述受力杆位于所述防护网的底部位置,所述受力杆与所述防护网呈固定连接状态,使得防护网移动,受力杆随之移动。
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侧面设置有辅助提醒组件;
7、所述辅助提醒组件包括液压仓二,所述液压仓二的一侧活塞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液压仓二的另一侧活塞滑动连接有敲击杆,所述固定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转动连接有金属簧片。
8、优选的,所述敲击杆位于所述金属簧片的前端位置,所述敲击杆在辅助提醒组件未启用时与所述金属簧片不接触,使得辅助提醒组件启用时,敲击杆即可移动敲击金属簧片。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当房檐本体上有瓦片脱落时,瓦片掉落至防护网上,使得防护网移动,使得受力杆移动,配合液压仓一,使得推杆移动,推杆移动带动齿杆移动,配合齿轮,使得齿轮转动带动传动杆转动,配合转轴,使得挡板转动,即可对二次弹起的碎石瓦片进行防护,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
11、(2)该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当挡板转动时,挡板挤压移动杆,使得移动杆移动,配合液压仓二,使得敲击杆移动,敲击杆移动即可敲击金属簧片,使得金属簧片以固定杆为轴心产生摆动,金属簧片受到敲击即可发出声音,即可提醒附近的人员,避免人员受到伤害。
1.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包括房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檐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顶部通过设置弹簧(3)连接有防护网(4),所述固定座(2)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杆(8)位于所述齿轮(10)的底部位置,所述齿轮(10)与所述齿杆(8)呈啮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设开口与所述受力杆(6)位于该处的截面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6)位于所述防护网(4)的底部位置,所述受力杆(6)与所述防护网(4)呈固定连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的侧面设置有辅助提醒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瓦屋面檐头安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杆(15)位于所述金属簧片(17)的前端位置,所述敲击杆(15)在辅助提醒组件未启用时与所述金属簧片(17)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