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6-05  19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


背景技术:

1、建筑结构中的抗侧力体系需要满足以下要求:⑴承担全部的水平力/水平荷载,层间位移角、位移比等宏观指标满足现行抗风、抗震规范要求;⑵承担相应的竖向荷载,轴压比、配筋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⑶具有必要的延性及耗能能力,一级抗震延性系数不宜小于5、二级不小 4、三级不小于3;(4)抗侧力体系可由弯矩框架、剪力墙、斜撑和延性墙板其中之一组成,也可以互相结合组成抗侧力体系,其中的延性墙板是带边框的延性耗能剪力墙,边框柱采用现浇柱,承担抗侧力体系分担的重力荷载,四边不出筋墙板提供抗剪刚度和承载力,在竖孔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后张拉预应力筋。

2、现有的多高层厂房,其框架的每一部分均设计成抗侧力体系,这种结构设计存在着以下缺陷:

3、⑴梁柱连接均为刚接,不但工程造价高,而且施工不方便。

4、⑵对构件的要求高,使得构件布置得过于紧凑或者构件截面过大,造成空间布置不够灵活或者建筑物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布置灵活、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空间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重力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组合而成,所述抗侧力体系的梁、柱与节点均为刚接,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为刚接,且上层柱的下端、下层柱的上端均与节点铰接,或者上层柱的下端与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与节点半刚接,或者所述重力体系的柱通长设置且至少为两层厂房高度,梁位于柱的两侧且两梁端均与柱铰接,或者梁位于墙板的两侧且两梁端均与墙板铰接,或者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为铰接,上层柱的下端、下层柱的上端均与节点刚接。

3、本发明多高层厂房的框架由重力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组合而成,无需考虑重力体系的构件对于抗侧力的贡献,因此,本发明简化了构件连接结构,施工方便,且使得空间布置也更为灵活;试验表明,重力体系的构件仍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因此本发明整体组合体系的安全储备较高;另外,本发明通过设置重力体系,提高了构件标准化,提高了适应不同地区构件生产条件的能力,可实现免支模施工,进而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并能够实现减少碳排放、减少工程造价的工业化目标。

4、本发明所述重力体系中的一榀及若干榀为抗侧力体系。

5、本发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普通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在节点区设置抗剪连接件,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的下端,且其下端伸入下层柱的上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铰接的连接结构。

6、本发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在后浇节点区设置抗剪连接件,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柱芯的下端,且其下端伸入下层柱柱芯的上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铰接的连接结构。

7、本发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普通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在节点区设置了抗剪连接件,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的下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半刚接的连接结构。

8、本发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在后浇节点区设置加强抗剪连接件,所述加强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柱芯的下端,且其下端伸入下层柱的柱芯并伸至中下部,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半刚接的连接结构。

9、本发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铰接,所述节点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梁端支撑在设于下层柱柱顶的牛腿上,在后浇节点区设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上端伸入上层柱的柱芯,下端伸入下层柱的柱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下层柱的上端均与节点刚接的连接结构。

10、本发明梁的梁底筋不伸入节点内,可解决预制梁钢筋互相干扰而影响施工的问题。

11、本发明所述抗侧力体系是弯矩框架、剪力墙、斜撑或延性墙板。

12、本发明所述抗侧力体系是由弯矩框架、剪力墙、斜撑和延性墙板中至少两种构件任意组合形成。

13、本发明剪力墙和梁形成连接节点,所述剪力墙中预留有用于放置预应力钢筋的竖向装配孔,所述预应力钢筋穿过后浇节点区并沿上层剪力墙和下层剪力墙的装配孔通长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15、⑴本发明多高层厂房的框架由重力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组合而成,无需考虑重力体系的构件对于抗侧力的贡献,因此,简化了构件连接结构,施工方便,且使得空间布置也更为灵活。

16、⑵试验表明,重力体系的构件仍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因此本发明整体组合体系的安全储备较高。

17、⑶本发明通过设置重力体系,提高了构件标准化,提高了适应不同地区构件生产条件的能力,可实现免支模施工,进而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并能够实现减少碳排放、减少工程造价的工业化目标。

18、(4)本发明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为铰接,梁底筋不伸入节点内,可解决预制梁钢筋互相干扰而影响施工的问题。

19、(5)本发明适用于高标准厂房、标准厂房、车库、工业用冷库等平面布局较住宅相比更简单的建筑物,其中,高标准厂房的结构特点是:平面布局、柱网布局比较规整,高宽比不大、活荷载较大、层高较高。

20、(6)根据受力计算,当刚度不够时,可根据功能布局,选取框架中部的一榀或若干榀设计成弯矩框架形成抗侧力体系,以保证本发明整体结构受力满足现行规范的规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重力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组合而成,所述抗侧力体系的梁、柱与节点均为刚接,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为刚接,且上层柱的下端、下层柱的上端均与节点铰接,或者上层柱的下端与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与节点半刚接,或者所述重力体系的柱通长设置且至少为两层厂房高度,梁位于柱的两侧且两梁端均与柱铰接,或者梁位于墙板的两侧且两梁端均与墙板铰接,或者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为铰接,上层柱的下端、下层柱的上端均与节点刚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体系中的一榀及若干榀为抗侧力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普通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在节点区设置抗剪连接件,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的下端,且其下端伸入下层柱的上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铰接的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在后浇节点区设置抗剪连接件,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柱芯的下端,且其下端伸入下层柱柱芯的上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铰接的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普通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在节点区设置抗剪连接件,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的下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半刚接的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所述节点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在后浇节点区设置加强抗剪连接件,所述加强抗剪连接件的上端伸入上层柱柱芯的下端,且其下端伸入下层柱的柱芯并伸至中下部,形成上层柱的下端和节点铰接、下层柱的上端和节点半刚接的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铰接,所述节点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梁端支撑在设于下层柱柱顶的牛腿上,在后浇节点区设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上端伸入上层柱的柱芯,下端伸入下层柱的柱芯,形成上层柱的下端、下层柱的上端均与节点刚接的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梁的梁底筋不伸入节点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力体系是弯矩框架、剪力墙、斜撑或延性墙板,或者由弯矩框架、剪力墙、斜撑和延性墙板中至少两种构件任意组合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剪力墙和梁形成连接节点,所述剪力墙中预留有用于放置预应力钢筋的竖向装配孔,所述预应力钢筋穿过后浇节点区并沿上层剪力墙和下层剪力墙的装配孔通长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高层厂房、商场、停车场的抗侧力及重力组合体系,框架由重力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组合而成,抗侧力体系的梁、柱与节点均刚接,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刚接,且上层柱下端、下层柱上端均与节点铰接,或者上层柱下端与节点铰接,下层柱上端与节点半刚接,或者重力体系的柱通长设置且至少为两层厂房高度,梁位于柱两侧且两梁端均与柱铰接,或者梁位于墙板两侧且两梁端均与墙板铰接,或者重力体系的梁与节点为铰接,上层柱下端、下层柱上端均与节点刚接。本发明简化构件连接结构,施工方便,空间布置灵活;提高构件标准化,提高适应不同地区构件生产条件的能力,可免支模施工,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减少碳排放、减少工程造价。

技术研发人员:徐其功,徐采薇,郑昊,屈洋广,何敏秀,周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47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