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扬声器,具体涉及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
背景技术:
1、微型扬声器主要有盆架、磁钢、极片、音膜、音圈、前盖、接线板、阻尼布等构成,微型扬声器常见于各种通讯设备、影音设备等电子装置中。振膜是扬声器中重要的发声元件,一般采用比弹性率较大、易于加工成型的材料,中国专利cn204119493u公开了一种双向振膜,其中包括:向上下两侧弯折的双向折环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双向折环部外围的固定部,所述双向折环部呈环形。所述双向振膜可以由第一单向振膜和第二单向振膜组成,所述第一单向振膜和第二单向振膜分别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一折环部和向下弯折的第二折环部。所述第一折环部和第二折环部组成所述双向折环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振膜由于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能够有效改善振膜上下振动时的振幅对称问题。这种结构可以降低谐振频率,减小声音的失真等现象,提高了扬声器的声音质量。
2、经检索一种双向振膜,发明人发现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双向振膜是通过上下两侧凸起的折环部,进行平衡振膜上下振动的振幅,但是双向振膜在瞬间震动时,则上下两侧凸起的折环部内部会由于气动形成一定的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双向振膜在瞬间震动时,上下两侧凸起的折环部内部会由于气动形成一定的阻尼效果,故提供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使其解决以上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其包括:双折环振膜主体,所述双折环振膜主体包括中贴板、固定圈、气密振膜、主振膜,所述中贴板外侧设置有固定圈,所述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相同一侧粘接气密振膜,所述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相同另一侧粘接气粘接主振膜。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振膜位于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一侧为折环结构,所述主振膜外侧设置有折环外侧固定部,所述主振膜内侧设置有折环内侧固定部。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密振膜为环状结构,且所述气密振膜位于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一侧为折环结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间隙相同,所述主振膜两端均未密封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间隙。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贴板通过折环内侧固定部连接有音圈,所述折环内侧固定部面积大于音圈范围面积。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折环振膜主体位于音圈一侧连接于扬声器主体。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双折环设计可同时满足降低fc及提升spl,主振膜两端均未密封中贴板与固定圈之间间隙,通过主振膜两侧切大,可优化透气量,降低主振膜和气密振膜瞬间共振气动形成阻尼效果,且中贴板、固定圈与主振膜和气密振膜连接方式均采用自带双面胶粘接方式,可有效避免出现胶水uv胶水溢出影响振动。
1.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折环振膜主体(1),所述双折环振膜主体(1)包括中贴板(101)、固定圈(102)、气密振膜(103)、主振膜(104),所述中贴板(101)外侧设置有固定圈(102),所述中贴板(101)与固定圈(102)之间相同一侧粘接气密振膜(103),所述中贴板(101)与固定圈(102)之间相同另一侧粘接气粘接主振膜(104),所述中贴板(101)与固定圈(102)之间间隙相同,所述主振膜(104)两端均未密封中贴板(101)与固定圈(102)之间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振膜(104)位于中贴板(101)与固定圈(102)之间一侧为折环结构,所述主振膜(104)外侧设置有折环外侧固定部(1041),所述主振膜(104)内侧设置有折环内侧固定部(104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振膜(103)为环状结构,且所述气密振膜(103)位于中贴板(101)与固定圈(102)之间一侧为折环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贴板(101)通过折环内侧固定部(1042)连接有音圈(3),所述折环内侧固定部(1042)面积大于音圈(3)范围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环振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环振膜主体(1)位于音圈(3)一侧连接于扬声器主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