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包芯纱,尤其涉及了一种高弹力包芯纱。
背景技术:
1、包芯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组合而成,一般是以棉纤维为皮、涤纶短纤纱为芯开发的短纤维与短纤维包芯纱。现有的复合包芯纱弹力一般,其弯曲形变程度较大程度的取决于芯线即涤纶纤维的形变程度(拉伸性能和回弹性能),而涤纶纤维本身形变程度较差,其被较大程度的拉伸后容易导致包芯纱无法恢复原状,造成永久性的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2、为解决包芯纱的弹力问题,申请号为202221226516.4的一种弹性复合包芯纱,其公开了芯层的外部依次设置有聚酯纤维层、第一包覆层、聚丙烯纤维层和第二包覆层和聚氯乙烯纤维层,芯层为涤纶长丝,涤纶长丝的细度为40d,在具体使用时,涤纶长丝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等性能,但其芯层主体仍然为涤纶纤维,其弹力性能仍然受到材质本身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力包芯纱,并捻设置的弹性纱包裹呈波浪状的涤纶纱,弹性纱本身具有高弹力,涤纶纱借助波浪状具有高拉伸性能,且被弹性纱缠绕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具有收缩性,因此形成高弹力的中心纱线,弹性包裹纱线缠绕于中心纱线上使得弹性芯线具有高弹力。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弹力包芯纱,包括弹性芯线和外层包覆层,所述弹性芯线包括中心纱线和弹性包裹纱线,所述中心纱线包括涤纶纱和弹性纱,所述涤纶纱呈波浪状结构,一对所述弹性纱均分别缠绕于涤纶纱的非波峰处和非波谷处并于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呈并捻状,所述弹性包裹纱线包裹于中心纱线的外侧,所述外层包覆层包裹于弹性包裹纱线的外侧。
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一对所述弹性纱之间形成多个结合点,相邻的一对结合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涤纶纱依次穿过间隙后呈波浪状。
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涤纶纱与弹性纱相接触,有利于实现弹性纱与涤纶纱形成结合点,方便涤纶纱跟随弹性纱拉伸或回弹。
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弹性纱为pbt弹力丝或氨纶纱线,可以具有优异的弹力。
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外层包覆层包括包覆区和间隙区,二者间隔排列。
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外层包覆层为混纺纱,所述混纺纱缠绕于弹性包裹纱线的外侧形成包覆区。
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混纺纱为改性涤纶纤维、黏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制成。
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改性涤纶纤维、黏胶纤维和锦纶纤维的质量比为(41-45):(35-40):(21-25),优选为41:37:22,可以具有较好的强度,兼具优异的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感。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1、1.并捻设置的弹性纱包裹呈波浪状的涤纶纱,弹性纱本身具有高弹力,涤纶纱借助波浪状具有高拉伸性能,且被弹性纱缠绕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具有收缩性,因此形成高弹力的中心纱线;
12、2.弹性包裹纱线缠绕于中心纱线上使得弹性芯线具有高弹力。
1.一种高弹力包芯纱,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芯线和外层包覆层,所述弹性芯线包括中心纱线和弹性包裹纱线,所述中心纱线包括涤纶纱和弹性纱,所述涤纶纱呈波浪状结构,一对所述弹性纱均分别缠绕于涤纶纱的非波峰处和非波谷处并于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呈并捻状,所述弹性包裹纱线包裹于中心纱线的外侧,所述外层包覆层包裹于弹性包裹纱线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力包芯纱,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弹性纱之间形成多个结合点,相邻的一对结合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涤纶纱依次穿过间隙后呈波浪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弹力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纱与弹性纱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力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纱为pbt弹力丝或氨纶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力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覆层包括包覆区和间隙区,二者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弹力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覆层为混纺纱,所述混纺纱缠绕于弹性包裹纱线的外侧形成包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