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
背景技术:
1、顶管法是指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在施工时,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承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当第一节管全部顶入土层后,接着将第二节管接在后面继续顶进,这样将一节节管子顶入,作好接口,建成涵管。
2、施工人员一般使用顶管机进行顶管法施工,顶管机可以为管道提供动力,将管道顶入到泥土中。在使用时,将顶管机的顶管部件与待放置管道的位置对齐,然后启动顶管机将管道顶入即可。顶管机的顶管部件与待放置管道的位置对齐一般通过调整顶管机的高度来实现,在现场施工时,大多通过在顶管机下方增加垫块、垫板等部件,从而改变顶管机的高度,实现二者的对齐。
3、目前,但是这种增加垫块、垫板等部件的方式调整效率低,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可以改变顶管组件的高度,从而改变实际的顶管高度,调整过程简单方便,提高调整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包括底座、升降板和顶管组件,所述底座设有竖直轨道,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竖直轨道上,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驱动升降,所述顶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顶管组件包括顶管电机、丝杆和滑座,所述顶管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滑座与所述丝杆配合,所述滑座上设有顶管轴,所述顶管轴与所述丝杆平行。
4、在使用时,底座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升降板可以在第一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实现升降,从而带动其上的顶管组件进行升降,改变顶管的位置,实现调整顶管机的顶管高度。
5、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可以改变顶管组件的高度,从而改变实际的顶管高度,调整过程简单方便,提高调整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
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直轨道的顶端设有限位块。
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操作面板和距离传感器,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所述操作面板、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与所述操作面板输入的距离相等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停止。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转板,所述升降板的第一端设有转轴,所述升降板的第二端铰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转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顶管组件安装于所述转板上。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上设有角度测量尺,所述角度测量尺用于测量所述转板与所述升降板之间的角度。
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管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丝杆远离所述顶管电机的一端,所述支撑板设有导向孔,所述顶管轴与所述导向孔同轴。
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四个支腿,每个所述支腿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
1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设有锁紧装置。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轨道的顶端设有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操作面板和距离传感器,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所述操作面板、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与所述操作面板输入的距离相等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板,所述升降板的第一端设有转轴,所述升降板的第二端铰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转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顶管组件安装于所述转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上设有角度测量尺,所述角度测量尺用于测量所述转板与所述升降板之间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丝杆远离所述顶管电机的一端,所述支撑板设有导向孔,所述顶管轴与所述导向孔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四个支腿,每个所述支腿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利工程施工用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设有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