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复合拖曳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22  10


本技术涉及线缆,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复合拖曳缆。


背景技术:

1、机载拖曳光电缆(以下简称拖曳缆),是一种通过飞机或无人机拖曳的光电缆,用于进行地面目标的侦查或监视。机载拖曳缆通常具备以下性能:一是光电传输性能,拖曳缆通常搭载多种光电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测距仪等,用于实现对地面目标的侦查、监视、测距和定位;二是特殊增强性能,使其能够抵御风力和飞行过程中的剧烈震动以及大拉力,同时又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和延展性。飞行器升空后,拖曳缆从固定的释放器中投放出去,由于缆绳的自身重力及飞行风力,拖曳缆会受到一定张力,通过端头的传感系统获取目标信息,光电缆将信号传输回系统,任务完成后,将拖曳缆收回。

2、因而,根据机载环境的使用要求,拖曳缆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其一,外径尺寸较小,能够绕制成线团布放在投放器内部;其二,具有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满足飞机牵引拖曳缆时产生的大拉伸负荷;其三,具有耐航空环境适应性,具备耐高低温、耐紫外线的性能,同时能够承受释放拖曳缆瞬间飞机发动机尾焰对拖曳缆产生的烧蚀(1000℃火焰)影响。缆绳的设计还需要同时考虑直径、重量、强度、负载及信号传输能力。

3、中国专利zl02235008.x公开了一种“海洋声阵拖曳电缆”,系由主线芯和中心橡胶填充及偏置地线芯和控制线芯绞合成缆。由于拖曳电缆,在使用中需经常移动,频繁卷绕,而现有结构电缆在弯曲或卷绕时,由于中心填充橡胶在成缆时成型,与线芯间粘结力较大,使得电缆在弯曲时线芯与填充不易发生相对滑动,这样造成电缆外轴导线被拉长,内轴导线被压缩,长时间容易造成电缆导体发生形变断芯。其次,由于线芯与填充粘结力较大,只能产生微小滑动,造成摩擦力很大,易造成线芯绝缘层损坏。这些均会导致电缆重复使用性差、电缆使用寿命较短。这种电缆对于细径、高强、耐高温等特性设计具有局限性。外护套的结构也无法实现产品细径化、耐烧蚀的要求,不适合机载环境下使用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拖曳缆。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拖曳缆,包括光电单元及包覆该光电单元周围的内部护套及外部护套;

3、所述光电单元包括缆芯和聚酰亚胺包带层;

4、所述聚酰亚胺包带层紧密绕包在缆芯外侧;

5、所述内部护套为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层;

6、所述外部护套包括聚酰亚胺薄膜外护层和硅橡胶涂料层;

7、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外护层紧密缠绕在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层的外部;

8、所述硅橡胶涂料层涂覆于聚酰亚胺薄膜外护层外部。

9、进一步地,所述缆芯包括紧包光纤和螺旋绞合在光纤外侧的高温导线;所述高温导线由交联氟聚合物挤出绝缘体包覆镀银铜绞线束彼此进行绞合而成。

10、进一步地,所述紧包光纤包括光纤、聚酯涂层和氟聚合物紧包层;所述聚酯涂层紧贴并包覆所述光纤,所述氟聚合物紧包层紧贴并包覆所述聚酯涂层。

11、进一步地,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层采用网状编织成型于聚酰亚胺包带层外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光电复合拖曳缆,摒弃了中心橡胶填充的结构,采用高模量、高强度的聚酰亚胺纤维作为拖曳缆增强层,降低了拖曳缆整体重量,并确保其圆整性和最小外径,不仅节约了材料,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电缆弯曲性能、提高拖曳缆的强度可靠性,增强了内侧耐磨性,克服了拖曳缆内部导体易发生断芯的不足。同时,采取绕包聚酰亚胺薄膜及涂覆高温涂料复合的外护层结构,在有效地降低拖曳缆外径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拖曳缆整体的耐温等级和耐烧蚀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电复合拖曳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单元及包覆该光电单元周围的内部护套及外部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拖曳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1)包括紧包光纤(4)和螺旋绞合在光纤外侧的高温导线(5);所述高温导线(5)由交联氟聚合物挤出绝缘体包覆镀银铜绞线束彼此进行绞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拖曳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包光纤(4)包括光纤、聚酯涂层和氟聚合物紧包层;所述聚酯涂层紧贴并包覆所述光纤,所述氟聚合物紧包层紧贴并包覆所述聚酯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拖曳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层(3)采用网状编织成型于聚酰亚胺包带层(2)外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拖曳缆,包括光电单元及包覆该光电单元周围的内部护套及外部护套,光电单元包括缆芯和聚酰亚胺包带层,聚酰亚胺包带层紧密绕包在缆芯外侧,内部护套为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层,外部护套包括聚酰亚胺薄膜外护层和硅橡胶涂料层,聚酰亚胺薄膜外护层紧密缠绕在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层的外部,硅橡胶涂料层涂覆于聚酰亚胺薄膜外护层外部。本技术摒弃了中心橡胶填充的结构,采用高模量、高强度的聚酰亚胺纤维作为拖曳缆增强层,降低了拖曳缆整体重量,并确保其圆整性和最小外径,不仅节约了材料,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电缆弯曲性能、提高拖曳缆的强度可靠性,增强了内侧耐磨性,克服了拖曳缆内部导体易发生断芯的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乔,周海峰,王学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8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