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22  8


本技术涉及隧道辅助设备,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


背景技术:

1、隧道内已经浇筑成型的水沟在前期施工时预留了部分宽度,原因就是如果一次性施工到设计位置的话,在后续各类机械来回行走会对水沟棱角造成损坏,影响后期竣工验收。所以前期施工是预留了一部分没有浇筑,在隧道贯通之后,大多数施工机械已经完成作业撤离现场,再浇筑当初预留的那一部分,就可保持水沟不被破坏,因此需要对已经浇筑成型的水沟的宽度进行进一步处理。

2、传统的隧道中心水沟的施工由于无统一工法规定,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工序繁杂,循环时间长,加固支撑费时费力,整体性差,作业劳动强度大,文明施工难以保证,且模板成本高,外观质量差。公告号为cn20805713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极大的提高了施工工效,同时由于其整体结构的优越性、操作便利、刚性好等特点,杜绝了结构整体质量缺陷,使用效果良好。但是现有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无法对水沟宽度进行大范围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无法对水沟宽度进行大范围调整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纵梁及固定于所述纵梁两端且水平设置的两第一横向支撑架,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位于隧道中心水沟顶部上方,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的两端固定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的一端设有自行式行走轮;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上横向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升降液压杆,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伸出端朝下方设置且连接有模板;所述移动架上方固定有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移动的第一位移液压杆。

3、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包括竖模及底板,所述竖模及底板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伸出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竖模侧面顶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所述连接块及竖模转动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竖模靠近所述连接块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压板,所述隧道中心水沟浇筑混凝土时,所述连接块压设于所述压板上。

5、进一步的,两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及限位柱,所述限位板开设有两限位孔,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底板侧面远离竖模的一端,所述限位柱贯穿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且非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头。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为方形柱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头与限位柱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的,两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支撑架,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架的两端固定有移动架且设有移动轮,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架横向滑动连接有两第二升降液压杆,所述第二升降液压杆伸出端固定有抵接块,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架外侧设有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液压杆移动的第二位移液压杆。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安装板,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伸出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位移液压杆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第一位移液压杆或第二位移液压杆固定于所述移动架顶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中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通过设置第一位移液压杆带动第一升降液压杆沿第一横向支撑架滑动,从而实现对两个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实现对隧道中心水沟的宽度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隧道的施工要求。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液压杆,实现模板的升降,自行式行走轮能够带动模板移动至下一施工段,从而便于施工。

12、通过设置两端分别与连接块及竖模转动连接的连接板,脱模时,第一升降液压杆带动连接块及模板上升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竖模向水沟内侧移动,能够便于脱模。通过设置压板,在隧道中心水沟浇筑混凝土时,连接块压设于压板上,有效防止模板移动,保证施工质量。

13、通过设置限位组件,使两个模板之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由于限位柱与限位板只能滑动连接不能转动连接,使得限位板始终与底板平行,从而有效防止在上提下放时,模板的角度发生变化,影响施工。



技术特征:

1.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包括竖模(7)及底板(8),所述竖模(7)及底板(8)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5)伸出端固定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通过连接板(10)与所述竖模(7)侧面顶部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两端通过转轴(11)分别与所述连接块(9)及竖模(7)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模(7)靠近所述连接块(9)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压板(12),所述隧道中心水沟浇筑混凝土时,所述连接块(9)压设于所述压板(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底板(8)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3)及限位柱(14),所述限位板(13)开设有两限位孔(15),所述限位柱(14)设置于所述底板(8)侧面远离竖模(7)的一端,所述限位柱(14)贯穿所述限位孔(15)与所述限位板(13)滑动且非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14)远离所述底板(8)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头(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4)为方形柱且与所述底板(8)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头(16)与限位柱(14)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支撑架(17),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架(17)的两端固定有移动架(3)且设有移动轮,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架(17)横向滑动连接有两第二升降液压杆(18),所述第二升降液压杆(18)伸出端固定有抵接块(24),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架(17)外侧设有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液压杆(18)移动的第二位移液压杆(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2)开设有通孔(20),所述通孔(20)两侧横向开设有滑槽(21),所述通孔(20)内设有第一安装板(22),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2)两侧设有与所述滑槽(21)相对应的滑块,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5)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2)上且伸出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22),所述第一位移液压杆(6)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23),所述固定杆(23)固定于所述移动架(3)上,所述第一位移液压杆(6)或第二位移液压杆(19)固定于所述移动架(3)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隧道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自行式移动模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纵梁及固定于所述纵梁两端且水平设置的两第一横向支撑架,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位于隧道中心水沟顶部上方,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的两端固定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的一端设有自行式行走轮;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架上横向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升降液压杆,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伸出端朝下方设置且连接有模板;所述移动架上方固定有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液压杆移动的第一位移液压杆。通过设置第一位移液压杆带动第一升降液压杆横向滑动,从而对两个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实现对隧道中心水沟的宽度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隧道的施工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权,曹彦华,刘光学,才旭,马少龙,张未明,刘馨泽,庞建彬,郭丛林,午洋泽,郑资军,马元,田保平,路天伟,丁天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8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