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模组领域,具体涉及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
背景技术:
1、车间现场现有一个装配需求,也就是将硅胶密封圈撑开,这样硅胶密封圈内径相对扩大,就便于后续套上它该套的轴杆件上。
2、首先密封圈首先尺寸较小,需要作用在硅胶密封圈的内圈,再径向向外拉扯,作业空间较小,也难以设计机构来施加较大的外撑力;其次,如果利用外撑设计不合理,硅胶密封圈咋撑大过程中不是基本保持圆环形,比如是变为椭圆形等形状,就依然满足不了后续的套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针对密封圈的外撑与套接的需求,利用小体积且相互紧挨的外撑柱穿过硅胶圈,对外围的径向臂、纵向臂施力,最终放大硅胶圈内径。利用分力形式来实现,动力简单可靠,同步性、稳固度也较好。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包括:底板,自身具备一个中心孔,中心孔的边沿一圈凹陷有径向豁口;底板上还具备若干个呈环形阵列的竖向镂空洞;外撑柱,穿过中心孔、硅胶圈,每根外撑柱位于每个径向豁口内;径向臂,与外撑柱垂直固定,径向臂沿中心孔径向布置;纵向臂,穿过竖向镂空洞;纵向臂具备供径向臂穿过的径向镂空洞,纵向臂还具备与径向镂空洞连通的斜向槽,径向臂凸起有插入斜向槽的耳轴;纵向臂与外撑柱相互平行,相邻纵向臂的间距大于相邻外撑柱的间距。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小尺寸弹性密封圈的外撑与套接的需求,本技术方案提供了针对的外撑机构。利用小体积且相互紧挨的外撑柱穿过硅胶圈,最终通过对外围大体积的径向臂、纵向臂施力,最终能起到整体放大硅胶圈内径的效果。
5、这种径向外撑的力也是借助斜向槽而来的分力。因为纵向臂沿自身长度方向,也就是轴向运动,最终斜向槽与耳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会促使径向臂沿径向向外运动,继而带动外撑柱运动。
6、这种分力形式使得主动力只需要一个直线动力件,而且具体的外撑柱的数量也可以更加需要来增减,所以简单可靠。
7、同时竖向镂空洞就是给纵向臂运动时提供限位导向,径向豁口也是对外撑柱起到限位导向的效果,所以本机构自身的稳固度也较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斜向槽自身长度方向与中心孔的轴线所成夹角度数小于30°;从外撑柱至纵向臂的轴线方向,斜向槽离中心孔的轴线的垂直距离渐大。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夹角度数相对小,这样径向的分力才相对大。纵向臂下压即可实现外撑柱的同步外移运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斜向槽的两端还具备呈钝角连通的纵向槽,纵向槽自身延伸方向与纵向臂平行,斜向槽、纵向槽各自宽度相等,耳轴在斜向槽、纵向槽内移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纵向槽是在斜向槽的基础上延长了,当耳轴移动到纵向槽内时,外撑柱是不会发生移动,所以纵向槽的作用是相当于起到在两个极限位置稳定外撑柱状态的作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外撑柱的横断面为圆形,径向臂、纵向臂的横断面为矩形。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柱形的外撑柱与密封圈接触,不容易压伤密封圈,径向臂、纵向臂则基本是棱柱造型,自身不易回转。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径向镂空洞、竖向镂空洞均为矩形孔。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矩形孔也是为了进提供穿入穿出的自由度,而限制回转的自由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外撑柱背离径向臂的一端具备径向向外凸起的环形凸筋。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环形凸筋可以避免密封圈突然松脱。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纵向臂背离外撑柱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顶板。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顶板让所有外撑柱的顶部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同步运动。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顶板背离纵向臂的一面的形心处固定有过渡块,过渡块连接有竖向气缸,过渡块与竖向气缸的输出杆固定。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过渡块则是让压力均匀过渡,避免小体积的输出杆在顶板形心的作用压强太大。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竖向气缸四周平行设有导柱,导柱与底板固定。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柱为竖向气缸所输出的直线往复运动提供直线导向。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径向豁口宽度与外撑柱直径的差等于斜向槽宽度与耳轴直径的差。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径向豁口、斜向槽都是起到限位导向作用,所以它们与所接触的活动件之间的间隙要控制在一个统一较小的区间内。
1.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槽自身长度方向与中心孔的轴线所成夹角度数小于30°;从外撑柱至纵向臂的轴线方向,所述斜向槽离中心孔的轴线的垂直距离渐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槽的两端还具备呈钝角连通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自身延伸方向与纵向臂平行,所述斜向槽、纵向槽各自宽度相等,所述耳轴在斜向槽、纵向槽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柱的横断面为圆形,所述径向臂、纵向臂的横断面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镂空洞、竖向镂空洞均为矩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柱背离径向臂的一端具备径向向外凸起的环形凸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臂背离外撑柱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顶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背离纵向臂的一面的形心处固定有过渡块,所述过渡块连接有竖向气缸,所述过渡块与竖向气缸的输出杆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气缸四周平行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与底板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豁口宽度与外撑柱直径的差等于斜向槽宽度与耳轴直径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