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撑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19  14


本申请涉及鞋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鞋撑。


背景技术:

1、“鞋撑,一种防止鞋子变形的工具。呈足形,填在鞋中以便适合入脚。在鞋子存在过程中,鞋撑可以有效的对鞋子进行支撑,防止鞋子变形,提高鞋子的使用寿命,美观程度;一般一体成型的鞋撑只能对固定码数的鞋子进行支撑,鞋在放入鞋内时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鞋撑,具有方便放入鞋内,方便使用的有益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转动连接的上本体以及下本体;所述上本体前端与下本体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上设置有扭簧分别于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抵接。

3、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通过扭簧进行弹性支撑,相对销轴转动的上本体和下本体可以改变两者连接的距离,从而在放置于鞋内时,与鞋背和鞋底弹性接触,进而适应不同容积的鞋子空间,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同时上本体前端与下本体中部连接,方便在置入鞋内时,先将下本体前端置容鞋内,从而方便放入。

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本体包括下底面;所述下底面平面设置;所述上本体还包括上弧形面,具有第一弧形凸起以及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高于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下方的下底面两侧设置有上连接板。

5、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一弧形凸起以及第二弧形凸起的设置,其中第一弧形凸起置容鞋后,与鞋口相对,而第二弧形凸起与鞋背抵接。

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本体设置为条形块状结构;所述下本体的下底面平面设置;所述下本体上表面平面设置;所述下本体中部两侧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相对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位于两个上连接板之间。

7、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下连接板位于两个上连接板之间,适应于鞋子内部中间大,下方上方收窄的结构。

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本体前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凸起;所述第三弧形凸起高于上本体下底面,低于第二图形凸起。

9、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本体后端设置有尾板;所述尾板向上弯折设置;所述尾板与上本体后端相对。

10、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三弧形凸起位于鞋子内鞋头位置,其宽度大于第二弧形凸起的宽度,方便与鞋子适配。



技术特征:

1.一种鞋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转动连接的上本体(1)以及下本体(2);所述上本体(1)前端与下本体(2)中部通过销轴(3)转动连接;所述销轴(3)上设置有扭簧分别于上本体(1)与下本体(2)之间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1)包括下底面;所述下底面平面设置;所述上本体(1)还包括上弧形面(4),具有第一弧形凸起(5)以及第二弧形凸起(6);所述第一弧形凸起(5)高于第二弧形凸起(6);所述第二弧形凸起(6)下方的下底面两侧设置有上连接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2)设置为条形块状结构;所述下本体(2)的下底面平面设置;所述下本体(2)上表面平面设置;所述下本体(2)中部两侧设置有下连接板(8);所述下连接板(8)与上连接板(7)相对并通过销轴(3)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板(8)位于两个上连接板(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2)前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凸起(9);所述第三弧形凸起(9)高于上本体(1)下底面,低于第二图形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2)后端设置有尾板(10);所述尾板(10)向上弯折设置;所述尾板(10)与上本体(1)后端相对。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鞋撑,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弹性转动连接的上本体以及下本体;所述上本体前端与下本体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上设置有扭簧分别于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抵接;所述上本体包括下底面;所述下底面平面设置;所述上本体还包括上弧形面,具有第一弧形凸起以及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高于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凸起下方的下底面两侧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下本体设置为条形块状结构;所述下本体的下底面平面设置;所述下本体上表面平面设置;所述下本体中部两侧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相对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位于两个上连接板之间,本申请具有方便放入鞋内,方便使用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连,周荷芬,魏余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瀚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1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673.html

最新回复(0)